◎吳汶霞
戲曲作為我國流傳至今的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表演風格和演唱形式,是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作為我國典型的優秀文化,我們應該做好傳承和創新的工作,讓戲曲走進校園當中,讓新一代的年輕人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國粹藝術,愛上戲曲并且將其發揚光大。
(一)審美認知。中國戲曲作為一種流傳多年的藝術形式,蘊含著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精髓,通過戲曲演員的唱念做打,再以獨特的樂器配合,就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其表演、唱段、服飾、妝容、舞臺布景、樂隊配合等,都是戲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內容,而這種完整的藝術形式,就給予了人們一種別具一格的審美認知,讓人們能夠通過戲曲,感受到這種藝術的美感,并且從中獲得感官上的享受,體會到其中的喜怒哀樂。
(二)藝術觀賞。戲曲作為一種舞臺類型的藝術形式,聚集了表演、歌唱、舞蹈、對話等多種藝術風格,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舞臺表現藝術,所以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供人們觀賞。演員的演唱技巧比較獨特,發聲方式與一般的歌唱有很大的差別,時而悲傷沙啞,時而慷慨激昂,因此在欣賞的時候,就會充分感受到演員的情緒和表達的情感,具有強大的聲音感染力。
(三)教化啟迪。戲曲作為一種文化傳承至今,必然有其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具備教化和啟迪的作用。由于戲曲起源于民間,所以人們在創造和搜集素材時,總會根據歷史流傳下來的故事、書籍、神話等內容進行改編,而改編的方向,主要就以人們所希冀的生活和世界為主,因此在戲曲之中,常常會把善惡、美丑劃分得一清二楚,讓人們向往美好而唾棄丑惡,這就是戲曲對人們教化啟迪的作用表現。
(一)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戲曲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已經成為了大眾生活和娛樂的一部分,但是隨著多元文化的不斷侵蝕,新時代的年輕人越來越忽視戲曲藝術的發展,導致戲曲從我國主流文化的巔峰逐漸沉入谷底,甚至有部分曲種已經瀕臨滅絕,所以將戲曲帶進校園,首要意義就是能夠傳承和發展戲曲,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知道和了解這種文化,并且增強保護和推廣的意識,促進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二)豐富和擴展校園文化。對于學校來說,其文化根基一般都是多元化的,各種文化交融匯聚,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而戲曲作為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在走進校園后,必然會成為校園中獨樹一幟的藝術文化。學生在接觸到多種文化的感染之下,必然會對戲曲文化有所認知和了解,同時也更容易促進戲曲文化與其他文化的融合與創新。
(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戲曲兼具藝術和教化的雙重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在戲曲當中學到特別多的內容。比如可以學習最直觀的表演和演唱,也可以從最具色彩藝術的服飾、背景、妝容中學習美術,從戲曲的劇本情節中學習創作,從故事的思想表達中提高道德涵養,從欣賞戲曲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意識等。
(一)開設戲曲欣賞課程。戲曲走進校園,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開設戲曲欣賞的課程,也可以與音樂課相結合,但是必須要單獨來學習戲曲這種獨特形式的舞臺藝術。首先可以通過課堂講學,讓學生充分了解這門藝術的形成、擴張和發展歷程,幫助學生從專業的角度分析戲曲藝術的特點;其次可以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戲曲欣賞,讓學生直接體驗戲曲的藝術性質和美感;最后還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唱段和表演,深化學生的文化底蘊。
(二)組織戲曲表演活動。在校園當中,也可以通過組織戲劇團來表演,讓學生更直接地接觸這種民間藝術在人民大眾生活中的表現,通過欣賞專業人員的表演,讓學生對戲曲改變偏見。
(三)建立校園網絡平臺。如今信息傳遞的速度非常便捷,所以可以利用網絡,建立校園戲曲藝術平臺,一方面可以通過平臺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戲曲節目,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借助平臺來深刻了解和學習戲曲,促進戲曲國粹的弘揚和發展。
綜上所述,戲曲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其獨特的藝術功效,而戲曲走進校園,不僅僅能夠讓戲曲得到傳承和發揚,對學生的發展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挖掘戲曲走進校園的方式,讓傳統文化形成積淀,讓戲曲國粹永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