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鈄瓊毅
基層文化站的建設是人民群眾文化知識再教育和文化素養提升的關鍵之基,是改變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關鍵之策。文旅融合是一個老話題、新命題,如何在文旅融合的視角下,立足縉云縣文旅融合和基層文化站現狀,挖掘特色文化,利用旅游資源,為基層文化站發展夯實基礎,補好短板,嫁接文旅資源,打造特色亮點,實現文旅價值轉化,促進基層文化站高質量發展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
基層文化站工作中以文旅融合為指導思想,并不是簡單的一句口號,而是需要腳踏實地,促進基層文化站科學建設發展。基層文化站建設發展應和當地發展相適應,符合當地文旅融合發展方向,是當地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重組過程,基于當地發展過程中文旅資源要素,因此基層文化站的建設要和當地文旅融合發展、協同發展,打造基層文化站、文旅融合齊生共長新局面。這就需要基層文化站工作人員創新思維,從文化站公共服務的視角出發,明確文旅融合作用,真正認識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在文化站建設中的重要意義,解放思想,融合學習旅游產業發展思路,整合基層文化站建設發展新思維,為縉云縣基層文化站服務向旅游業延伸、旅游資源融入基層文化站提供重要支撐。
文旅融合意味著加強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整合利用,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交叉性,豐富基層文化站建設資源。基層文化站中具有地方性、基層性的文化是珍貴的文化資源,也是很好的旅游資源,在文旅融合視角下,把握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促進二者相互轉化,在了解基層文化基礎上,立足基層文化優勢,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將其轉化為旅游資源,以及整合當地旅游資源,提煉文化元素,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資源,展線當地文化魅力,融入基層文化站建設內容。縉云縣文化旅游資源底蘊深厚,資源非常豐富,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以文旅融合為視角,將其融入基層文化站,打造基層文化高地,形成基層文旅融合標桿,如浙江音樂文化新地標、浙江戲窩子品牌、文旅IP、手工藝小鎮、縉云唐詩之旅、風味小吃名城等,將這些資源融入基層文化站建設內容,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的興趣,激活基層文化站的活力。
基層文化站從文旅資源利用出發,對當地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適度、深度挖掘,提煉文化內涵打造文化站主題,賦予基層文化站旅游發展的理念,打破傳統基層文化站空間界限,嘗試用活態、有形的方式表現文化。縉云縣基層文化站建設發展離不開創新,以文旅融合的方式打造多樣化的文化站體驗空間,為人民群眾帶來全新的文化享受和體驗,讓群眾愛上文化站。縉云縣基層文化站積極尋求新的突破口,從人民群眾的參與性和體驗性出發,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調整、修改、升級,打造符合人民群眾需求的文化站,抓住人民群眾的興趣愛好,推出新穎、洗滌心靈的文化活動,增強人民群眾體驗感。如,縉云縣“文旅融合·浙江實踐”文化旅游藝術節中壺鎮鎮金竹村舉行的“迎關公案”,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基層文化站為牽頭,挖掘文化資源,轉化為民間競技、歌舞表演活動,不僅豐富當地文化資源,更促進當地旅游發展,是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發展平臺。
基層文化站屬于當地政府職能部門,旨在引領當地基層文化發展,促進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因此,基層文化站是文化展示的平臺,要采用文旅融合新形式,敢于走出去,積極創新,向人民群眾展示文化魅力,擴大文旅發展和文化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基層文化站的推廣在保留傳統文化站服務功能基礎上,和旅游發展相結合,讓廣大人民群眾在領略基層文化魅力的同時,感受文化旅游的美,文化站在文旅融合視角下創新開發文創產品,將文化創意和旅游價值結合起來,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和旅游特色,形成文化站亮點、名片,開辟基層文化站服務路徑,增加群眾文化體驗方式。如,縉云縣基層文化站積極挖掘紅色精神文化,圍繞“浙西南革命精神”,推進文旅融合,做大當地紅色旅游,并在紅色旅游發展的前提下,打造基層文化精品,擴大基層文化站影響,加強基層文化站參與文旅融合推廣交流。
基層文化站在文旅融合新視角下,通過文化展示和參與性體驗,創造獨特的文化教育和旅游體驗,是高質量文化服務和旅游服務的基層抓手,更是新時代基層文化站發展新模式,文旅融合發展的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