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娜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神圣場所,所以在開辦學校時,身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在潛移默化間達到育人的效果,因此,在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環境過程中,要注重校園內部的布局設計,不僅要做到美觀實用,還要注重設計中的寓意。校園布置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擺放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雕塑,也可以張貼名人名言。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校可以搜集一些教師、學生的書畫作品在指定區域內進行展示,良好的文化氛圍能夠熏陶學生的心靈,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從而達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受到了挑戰。首先,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國傳統優秀文化逐漸被大眾遺忘,甚至出現了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現象。另外,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中國傳統文化存在感逐漸降低,這使得當代青少年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這一情況使得傳統文化的價值難以得到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受到了較大的打擊。針對這一現狀,學者對小學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意識展開了討論。
部分學者認為年齡較小的孩子不能理解經典名句、傳統故事中的內涵,所以單純的文化建設無法提升傳統文化的價值。還有部分學者認為,應該以教師為橋梁從教育工作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以此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促進新時代文明建設。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經典詩歌是承載眾多傳統文化的載體,詩歌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精神以及人生經驗。為了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使中華傳統文化得到良好的傳承,學校可以開展經典詩歌朗誦活動。通過詩歌朗誦活動能夠讓青少年更加熟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且在練習朗誦過程中,青少年還會對詩歌進行深入了解,從中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高尚品質,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養,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促進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
例如,在實際活動中學校可以根據青少年的年齡進行劃分,年齡較小的朗誦《三字經》《弟子規》等較簡單的內容,年齡較大參與實踐活動,如為父母沏茶,讓青少年從活動中認識到孝這一傳統美德。從實際行動中傳承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促進新時代文明建設。
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學校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可以從傳統節日進行設計。近年來,西方節日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發展,所以學校可以針對傳統節日開展節日推廣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為重點,傳承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之后利用婦女節等其他節日開展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學會感恩父母。通過開展節日活動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三觀。學校可以組織教育工作者開展文明禮儀主體班會,提高青少年對于文明禮儀的認識,充分實現傳統文化價值,從而達到促進新時代文明建設的目的。
書畫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書畫活動,不僅能夠使其融入其中,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夠通過學習書畫文化從中受到熏陶,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書畫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提升傳統文化價值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例如,學校可以在校內創辦書畫社,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深入的了解書畫文化,了解文人墨客的道德情操,學生自身的道德品質也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學校可以定期開展書畫比賽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從中選出優秀作品粘貼到特定區域,完善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
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魂,提升傳統文化價值使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促進新時代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所以,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學校發展的主要任務。為了有效提高學校傳統文化建設,需要學校創建良好的傳統文化環境,多開展傳統文化主體的活動,加強青少年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提高道德品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