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麗
(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靈官鎮(zhèn)大興小學,湖南 衡陽 421600)
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就必須先重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種類豐富且具有文化內涵的閱讀資源,引導小學生能夠通過海量的閱讀,來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所謂海量閱讀并不是只將小學生推進書海并任其沉浮,而是應該適時地對其進行一定的指導、選擇和加工,并教授學生進行閱讀的有效方法。因此,共同閱讀的種子課程由此產生,并在不同的學段中進行同步推廣。每個年級段的教研組都應該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來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資料,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學段特征和教材特點等,來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本年級進行共同閱讀的數目或者篇目,其中可以包含民族文化經典、中外兒童文學和科普類的經典讀物等不同類型的閱讀資料,讓學生一起進行閱讀,并讓任教師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指導,開展閱讀成果展示等多樣化的活動,來增強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我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的詩文更是浩如煙海,為中華兒女提供著強大的精神動力,經典國學從音律、節(jié)律和精神內涵都在強烈的感染著學生。開展誦讀經典的種子課程,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從小誦讀經典的好習慣,有利于使學生感受到優(yōu)秀思想的熏陶,為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文化奠定扎實基礎。誦讀經典的種子課程可以精選一些《論語》、《三字經》、《出師表》等比較適合學生進行誦讀的內容和經典詩文,并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段進行劃分,讓學生能夠人手一本閱讀資料,讓學生利用課間或者早讀課來進行經典誦讀,每個班級也可以開展其他形式的誦讀活動,學校也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進行誦讀展示的平臺。例如在學校組織的秋游春游、六一活動、親子活動等全員參與的活動中,組織小學生進行有關經典的誦讀活動。教師鼓勵學生堅持誦讀經典,學校定期舉辦誦讀經典的展示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自身的審美鑒賞力。
一般而言,小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也可以通過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反應,現階段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課,很難滿足小學生進行表達、傾聽和交流能力鍛煉的需求。開展口才方面的種子課程,可以針對表達、傾聽、思考、評價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來進行設置,在每節(jié)語文課開始前的三分鐘,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輪流演講,根據學段不同,演講的主題也可以各不相同,針對學生特點、學段教學目標以及教材編排等,來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口才培養(yǎng)課程。另外,教師也應該設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其中包括互評、自評和師評,教師也可以根據學段的不同,來設置不同維度的標準,讓學生一起進行鑒賞和評價,從而實現培養(yǎng)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的教學目標。
書面表達是記憶、觀察、閱讀、思維和創(chuàng)造等能力進行綜合運用的結果,是表達、閱讀、思考、傾聽等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新課標對于小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要求的表述是可以文從字順、具體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并能夠根據生活的需要,運用比較常見的表達方法進行寫作。閱讀課程在小學階段是學生怕學、老師怕教的“老大難”教學問題,如果只依靠每個學期中七八次的寫作課程,很難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設置寫作方面的種子課程,主要針對目前寫作課程教學的現狀,并分析小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而設置的,利用小偵探本、流動日記等新穎的形式進行寫作,學校可以通過板報、紙質的校報以及智慧校園平臺等進行展示。課程寫作內容可以設置得比較靈活機動,可以結合運動會、春游、傳統(tǒng)節(jié)日家長進校園活動以及其他的校園大事件來作為主題進行寫作,不同學段的教研組應該根據學段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理特點,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寫作課程。首先,可以先讓學生寫出自己想表達的話。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出自己內心的感受、見聞以及想象,將自己認為印象較深、新奇有趣或者比較受感動的內容,用寫作的形式表達出來。最后,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對寫作技巧方面的訓練,不僅能寫出比較簡單的想象作文或紀實作文,而且感情真摯,內容具體。小學生能夠在寫作方面的種子課程中,得到自身的書面表達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樹立在寫作上的信心,通過多平臺的寫作展示,來激發(fā)小學生對于寫作課程學習的熱愛,讓每個小學生都成為“小作家”。
綜上所述,以上的種子課程并不是互相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一個小小的種子并不起眼,但卻能在小學生內心之中播下希望,使其閱讀、傾聽、思辨和表達等多種能力迎風生長,從而提升小學生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