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英
(浙江省蘭溪市黃店初中,浙江 蘭溪 321100)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更沒有兩個相同的人。由于智力發育、家庭教育、個人興趣等多方面的差異,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因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他們會在學習效果方面體現出不同狀態。為了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教師必須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分層教學模式由此得以出現。為了更好的發揮出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做好對其應用模式予以研究至關重要,文章一次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學生分層是分層教學法的第一步。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可以完成對更多英語知識的學習,所以其必須要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設計。從英語學科角度來看,想要對學生予以分層,就必須要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堂測驗以及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英語能力、英語學習態度及英語學習興趣。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分層以三個層次為最佳,因為這既可以照顧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又能夠體現出學生之間的差距,分層教學價值由此顯現。我在了解學生綜合英語水平的基礎上,將他們分為“Good、Better、Best”三個層次,其中“Good”層學生英語基礎水平較差,興趣偏低;“Better” 層學生英語基礎水平一般,興趣較好;“Best” 層的學生英語則基礎水平較好且英語學習興趣濃厚。在學生分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做好保密,即分層要隱性展開,不要讓學生有所察覺,避免對他們造成自信心打擊。另外,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分層是動態變化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對他們所在層次予以及時調整,以確保分層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目標分層是分層教學法的第二步。因為教學目標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而設計的,所以其放在分層教學的第二部,教師需要在完成對課堂主體分層后,對教學目標予以分層。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教師在進行分層目標時,一方面要保證其可以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另一方面則要強調學生的學習進步,以幫助他們提高自己所在的層次。例如在進行《My Family》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就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進行了對分層目標進行了如下設計。“Good”層學生要能夠完成對單詞、語法的學習;“Better”層學生要在單詞、語法知識學習基礎上,完成“My Family”的書面表達;“Best”層學生則要在達成前兩項教學目標基礎上,可以具備以“My Family”為主體的自主演說,由此做到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學習目標,實現他們的共同進步與發展。
學習分層是分層教學法的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在該環節中,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來真正完成對分層教學法的應用,以幫助學生獲得學習能力的進步與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教師在隱性開展分層教學的同時,要避免給學生帶來差異化學習體驗,以確保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展開。考慮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際特點,教師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教學,即與“Good”層學生進行簡單性課堂互動,與“Better”層學生進行基礎性課堂互動,“Best”層學生進行提高性課堂互動,由此做到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并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例如在進行《My school》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會讓“Good”層學生負責尋找生詞,“Better”層學生要根據教學內容予以進行語言互動,“Best”層的學生則要在完成課堂學習后,與我一起進行難度知識互動,由此做到全員互動的課堂分層教學模式開展。
作業分層是分層教學法運用的最后環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完成對課堂教學后,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為他們布置符合自己層次的作業,以確保學生可以完成對課堂學習內容的鞏固,并獲得英語知識水平的進步與提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在完成課堂教學后,學生的學習水平會出現變化,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對他們的層次予以重新劃分,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作業布置,以確保分層作業能夠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學生的英語學習進步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做好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研究,能夠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因材施教教育目標的實現帶來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負責人,其必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然后結合對初中英語教學目標的分析,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在其學習能力范圍內完成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初中英語的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的英語素養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