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童
(盤錦市遼東灣實驗高級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遼東灣分校),遼寧 盤錦 124000)
近年來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綱要》)對這一問題作了綱領性規定,“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根據需要適當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采取多種方式,為在校生和未升學畢業生提供職業教育。”根據《綱要》中的要求,部分高中開設職業生涯課,希望學生能夠更加了解如何對生涯進行規劃。除此之外,在教學中,各科老師也應該針對各學科在各領域的地位與作用加以講解,拓展學生視野,增加學生對職業與學科聯系的認識,增強自我定位、自我認知、職業探索,使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更正確的規劃。
新遼寧省高考實行3+1+2模式,即物理、歷史選一科,化學、生物、政治、地理選擇一科,從模式上,可以看出,在新高考改革中,對物理的重視,并且也能看出,高考改革意在通過物理與歷史對文理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是否選擇物理,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物理老師更加應該重視學生的物理教育,增強學生能力的培養。新高考改革對物理教師,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新高考后的物理教學應該呈現新模式。
在傳統的一考定終身的制度下,學生更加重視分數,于是出現了書山題海的策略,各大參考書、輔導書,出現了大量習題,學生在原有課堂練習的基礎上,加大題量,加重負擔,希望通過大量的練習,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成績。
物理是一門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科,在學習理論知識時,應該著重對學生的思維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在實驗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傳統的物理教學,缺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無法使學生更加公正客觀的認識自己。對分科盲目進行選擇,對職業沒有規劃。
傳統的教學中,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脫節,學生無法在生活中更加清晰的認識物理,了解物理,許多職業是否應用到物理,應用哪方面的物理領域,物理學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了那些應用。在這樣的現狀下,學生無法在高一時期就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規劃,因此,新高考后,亟需新模式的物理教學。
對于邏輯分析能力較弱的學,反映速度較慢的學生來說,學習物理存在著一定困難,因此,高考改革后,物理教師應該研制一套完整的測評工具,根據課表制定雙向細目表,主要考慮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反映能力的考察,粗略的對學生物理學習能力進行分析,使學生對自己在物理學方面的學習,有一個初步的自我認知。
加強探究式學習、生本課堂、小組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改正學生機械式學習的傳統學習模式,課堂上設置疑問,課后分組討論,或分層次設置問題,并增加探究式學習課,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與學生之間擦出思維的火花。多設置生本課堂,以學生為本,將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只是輔助作用,給學生消化理解的時間,并且在課堂小結上,及時得到反饋。在學習過程中,分成小組,設置評分規則,進行評比,加強班級內的競爭,多種教學模式的結合下,不斷的提出問題,不斷的解決問題,不斷的對問題進行反饋。更有助于學生提高物理能力,增加物理興趣。
物理分為原子分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核物理、高能物理、光學、天文物理學、大氣與海洋,生物物理,專業涉及到天文、地理、科技、醫學、農學等各個方面,因此,在物理課堂上,注意與學生的未來職業相結合,讓學生對物理學更加
只有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才會更好的對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因此,學生應該在分科之前,利用假期時間,在不同職業領域進行實習,即將課堂搬到工作領域。
工作中,找到對物理的興趣,也讓學生更加了解,物理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實習的過程中,可以由物理老師帶隊,在實踐過程中,及時的對物理現象、物理知識、物理應用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物理學的認識,更加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明確自己的選擇,對高考改革學生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新高考改革要求學生,在選班之前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初步的規劃,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對科目進行選擇,選擇后,在通過進一步的學習,確定自己的未來的學習方向。而在眾多科目中,物理這門學科,對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新高考改革,對于所有的物理老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選擇正確的、多樣的教學模式,并且理論知識與實際知識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興趣,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將物理應用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充分認識物理、認識自己,增加學生的自我認知,使學生在一個現實的、處處存在物理,由能感知物理的世界中,不斷提高自我效能感,在今后的生活中,學以致用,在職業規劃中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