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泉
(武岡市思源實驗學校,湖南 武岡 422400)
小學生的智力水平與認知能力都尚未成熟,可以說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景好時機,而對于數學這樣需要強大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學科,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加重要,因此能否培養出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意識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要想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營造創新學習氛圍、加強自主學習能力、注意合理探索方法教學三方面的努力。
在教師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注意創新性學習氛圍的營造,這樣學生才能有一個建立創新意識的基礎,同時也能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學生開發創新精神帶來便利。以教學《乘法與除法》為例,教師在課上不要一上來就為學生講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要讓學生依據書上對于乘法和除法的定義。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前后桌的形式每四個人分成一個學習小組,然后布置思考問題:什么是乘法?乘法運算的意義是什么?如何進行乘法運算?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然后每個小組都派出一名發言人,代表他們的討論小組提出他們討論后的看法,教師先不要著急對學生的得出的看法下結論,當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都發表完畢后教師再幫助他們進行評價,并且總結一下他們思路的對錯。在整個學生討論并發表看法的過程中,教師不要對學生的討論結果太過苛責,以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要以鼓勵為主,同時對于學生之間的不同看法也要明確作出引導并且不損傷到他們的自尊心,因為每個學生的看法肯定都有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不要以偏概全。在小組討論學習后,教師還可以布置問題:乘法計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然后讓學生發散思維自由作答,無論對錯教師都要對學生的想法先表示肯定,再給出補充建議和不足,讓學生自由思考、探究,讓學生能夠大膽說出心中的想法。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習氛圍的自由度和寬容度,讓學生自由自在、開放思維,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
經過多年的數學教學工作,我發現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大多都是學生學習的監督者,學生更像一個被迫去學習的“奴隸”一樣的角色,這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是非常不利的。教師需要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奴隸”。以教學《小數四則運算》為例,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時要讓學生自己探索,教師只是給出方向和指導意見,比如教師可以用整數的四則運算來提示學生小數運算的規律,讓學生自己通過仔細研究小數的概念,然后去想象小數的四則運算應該如何進行。當學生有一些眉目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去計算幾道簡單的小數計算題,例如l×0.1=?;10×0.1=?這樣通過小數的概念在結合整數的計算方式學生可以計算出的題目,讓學生對于小數的計算方法擁有更加明確、清晰的概念,之后教師就可以加大題目的難度來考驗學生對于小數的理解是否深刻,讓學生自己去深入探究,加深印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忌去代替學生得出結論,更不能單純地將概念和方法灌輸給學生,一定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得出結論,對于計算方法這樣的工具類知識,教師更不可讓學生通過套用公式的方式去機械性記憶和理解,這樣的做法無異于揠苗助長,甚至還能打壓學生的創新意識。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也要將合理的探索方法教給學生,培養學生建立正確創新性思維的能力,讓學生不至于碰壁、走彎路。例如教學《正方形面積計算》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去推導計算公式,因為正方形在定義中是一種特殊的長方形,其特殊之處在于它的各個邊都相等,因此學生在推導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時就可以參考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既然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面積=長×寬,而正方形沒有長和寬的概念,只有各個邊長,那也就意味著任意兩個邊都可以理解為一個“長”和一個“寬”了,因此學生依照教師提示的這個思路就可以推導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為:面積=邊長×邊長。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可以依據正確的思維方向推導,避免了大量時間的浪費,學習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要尤為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既要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創新學習氛圍,也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正確方法,提高效率。掌握這種教學方法,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