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蘭
(重慶市大足龍崗第一小學,重慶 402360)
合作學習,被廣泛地使用在各個教學課堂中。其中,合作學習對數學課堂的影響作用應該是最大的。通過合作交流學習,能讓整個教學更加的輕松便捷,使得困擾許多學生的數學難題,在合作交流學習中能夠得到解答。再加上現在的數學教學現狀,讓許多學生產生畏難的情緒,合作學習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克服這個困境,在彼此的交流學習中相互促進。因此,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是很有必要性的。
合作學習的普遍推廣肯定有它的必然原因。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現在的教學,才有了合作學習模式的產生。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單方面講課,學生在下面被動的聽講。基本上是教師讓做什么,學生才做什么,看起來是很有條理的在進行課堂教學。實際上則不然。首先是教師主導數學課堂,忽視了教學主體的正確性。其次是教學的方式,教師下命令,學生按要求完成。這實際上是一種死板僵硬的教學模式。不僅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并給整個課堂帶來一種緊張的氣氛,更不利于推進數學課堂的進行。所以這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的必要性之一。縱使合作學習還是有它自身的弊端和局限性。但它給數學課堂帶來的推進是不可否認的。因為合作交流的開展,首先教師的教學任務能夠得到改善,不再是單一的教學目標和宗旨,教學任務更加的多元化。其次是能夠改善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師解決了教學難推進的問題。合作學習,從多個方面,給課堂的兩個主體帶來了便捷,使得數學能夠得到有效的改進,教學質量正在不斷地攀升。
既然是合作學習,那么分組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科學的分組能夠讓整個數學學習獲得更長足的進步。分組的第一步,確定每個組的人數。根據整個班級的人數,可以將每個組分成4-6個人。就在左右上下的同學里,確定下自己的組,這樣方便以后課堂的交流。確定好人數以后,然后是對組內人員的調整。一個數學學習小組里面,要有數學強的學生和數學弱的學生,不可以太過極端化。分組完成后,教師就要根據每個組的人員分布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盡量保證每個組的綜合實力都是差不多水平的,以后才能公平競爭。
1.明確小組的職責和成員任務。在確定好每個小組成員后,分組還沒有結束。因為在大部分的合作教學反饋中,發現合作小組學習如果沒有對每一個學生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和恰當的規則來制約的話,合作學習都只會流于形式,喪失掉它真正的內涵。所以分組后就要對小組成員進行職務的確定,首先是小組長,然后是負責收作業的人員,負責檢查作業的人員,最后是負責對討論過程記錄的人員,將這些職位合理分工,讓每個人都基本上都有事可做。其次是確定好小組的規則。同課堂一樣,上課有上課的規矩,合作學習小組之間也應該有自己的規矩。比如說規定按時上交作業,如果不按時就會給予一定的懲罰。在什么時候完成課堂作業,然后拿給組內人員檢查等等。小組成員商量后定下屬于自己的規則,然后去執行,學生會更有積極性和規范性。
2.鞏固合作小組的意識。合作學習小組能否開展的好,小組內的合作意識是很重要的。合作學習小組,相當于是一個小集體。在集體之間,對這個集體的責任意識是很重要的。為了鞏固小組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凝聚力,先要對學生強調,在以后的學習中,都是以小組之間的形式來進行,小組的課堂表現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數學課堂。對于小學生來說,可以對他們進行口頭表揚,更多的是對他們發小紅花、小獎狀來進行精神鼓勵,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昂。
合作學習能否有效的開展,也離不開教師好的設問。設置問題,應該注意兩個方面:難度性和互動交流性。問題的設置應該有一定的難度,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克服苦難的這種心理,讓學生在討論問題的時候有充分的思考。如果題目設置得過于簡單,學生很快就想出了答案,那么合作學習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意義的。再加上有些教師為了合作學習而學習,生硬的套上合作學習的模式,而沒有關注這個模式的適用性,讓整個數學教學反而起到了不好的效果。然后是問題的互動交流性,也可以叫做關聯性。同教學任務關聯,同學生相關聯。問題的設置,一定要能引起學生的積極討論,讓學生每個人有機會發言去說出自己的想法。問題不能夠太死板,單調。如果問題從一開始就只有一個固定答案,只有一種解題思路的就不應該設置下來。合作學習的問題,應該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互動性,讓學生能夠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在學習中相互交流,以此來更好地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推動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
現在大部分的合作學習形式都比較單一,缺乏了一定的創新性,學生已經對這種模式“免疫”,喪失了興趣。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來的快也去的快。如果我們長時間維持一種合作學習模式,只是單純的小組交流的話,很容易讓合作學習流于表面,失去它的作用。所以,我們可以適當的調整合作學習的模式,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說,在圍繞教學任務開展的前提下,可以在班級內開展數學競賽,以組為單位,回答教師布置下的教學題目,讓每個組充分討論后,派出一個代表,來講各個小組討論的結果。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的組內意識增強,還能讓整個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或者是加上一定的精神獎勵。還是以每個組為單位,在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上來講題都可以得一朵小紅花,然后算在自己的組內。最后在一周結束的時候,統計每個組成員獲得小紅花數量的總和,評選出最佳數學合作學習小組,給予獎勵。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在合作和競爭中開展學習,能更好的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進步和提升。
好的合作學習,最后都離不開總結。在最后合作學習交流完成后,教師對這次的交流過程進行一個簡單的點評,然后再來系統性的解決這個問題,解答學生們的疑惑。
合理正確地運用合作學習模式,能對學生現在以及之后的數學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讓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不再只是表面學習,促進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讓學生也能在合作學習中自我成長,適應時代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