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富元
(四川省榮縣東佳鎮學校,四川 自貢 643100)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要求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師生互動模式有利于拉近學生與教師的情感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只能夠木訥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隨著世界教育改革和我國教學改革的進行,對語文學科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學也隨之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踐行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本人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有利于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向主動的學習者轉變,促進小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而語文又是小學生必學的三門課程之一,更是學生學習生涯的主課之一。因此,打好小學生的語文基礎對小學生在以后的求學生涯就顯得就尤為重要。此外,根據皮亞杰兒童發展的四階段論可知,在小學階段兒童的心理發展還處于對形式運算還不能很好把握,但感知運動、前運算和具體運算發展健康。而良好的師生互動能讓小學生具體可感語文,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為今后的求學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不同的互動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思維交流,從而使課堂活躍,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本人認為,師生的互動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的互動以言語為主。從以往的一言堂到如今的新課改,都是如此,若教師不能夠把握好就很容易把言語互動變成一言堂。教師在與學生的言語互動中,通過語言這一教學橋梁對學生提問或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對學生的學習問題能夠做出針對性教學策略;而學生在此活動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的學習。言語互動模式主要包括三大類:師問生答、生問師答和學生間問答。在言語互動中,教師根據文本內容結合具體情境詢問學生,在學生心中播下好奇的種子,教師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教師因有耐心地面對小學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并能夠在不打擊學生的好奇心前提下對小學生的問題做出回答,因此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當小學生之間問答時,教師此時最好應站在一邊讓學生們自己解答問題,而不應該直接就當學生的裁判,不管結果如何,教師都應對學生間互問進行表揚。小學生多是敏感的,他們很在意教師對他說話時的語氣。教師在與學生的言語互動中要隨時感受小學生的情緒,用詼諧的談話方式使得小學生能夠快樂地接受教師的話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容易被外界影響,對游戲等娛樂有很強的興趣。因此,借助小學生對娛樂的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投入教師創設的情景中。或者讓學生通過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內心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悟教材中人物的情感,增強學生人文性的體驗,讓教學寓教于樂。
隨著新課改成為國家教育未來發展方向,各級各類教師都有意識地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師生互動這一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師生互動模式的實際教學效果不那么理想。
部分小學教師受到傳統的教育理念影響,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居于主導地位,是“一言堂”,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對新課改標準的認識不足,沒有形成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教師的意識中仍然堅持“教師為中心”這一教學理念,認為自己對教學活動具有主導作用而把學生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師生互動的方式單一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最常見的是提問法,即教師提問,學生起來回答。教師通過一個或者極少數學生的回答情況來評斷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但這往往造成教師以為學生掌握,而學生沒有掌握卻不敢向教師求教的現象。教師的教學進程也是按照學校的要求進行,沒有注意到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習好的學生受到教師關注就多,學習差的學生受到教師關注就少,最終導致“優者更優,差者更差。”
教師應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增強互動意識,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例如,四川省華鎣市中小學試行的“自學互幫導學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教師不再是以前知識的直接傳授者而是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之間相互請教,實在不能夠解決的問題才去問教師解答。在這一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師生的關系也愈加的平等,課堂的學習氛圍也愈加濃厚。
小學語文教師應了解透徹新課改標準,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小學語文教師在了解自己所教內容情況下,積極吸收其他知識,在師生互動中教師能夠做出有新意、有創意的互動策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增強互動模式的靈活性,采用多種不同的互動方式,例如:采用情景互動、角色扮演、師生相互討論等等。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不能只是互動,讓互動超越了教學的本質。互動教學模式只是教學的一種方法,一種促進教學高效進行的方法,不能夠超越教學的本質,即讓小學生感悟課文中的人文性內涵,為小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健康的師生互動有利于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在良好的師生互動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訓練,邏輯思維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能為以后的學習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