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波
(貴州省務川縣硯山鎮中心完小,貴州 務川 564304)
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與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在當今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變得原來越明顯,而教師的教學過程也變得更加靈活。特別是隨著翻轉課堂理念的全方位貫徹,各類信息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得到了更好的應用,而微視頻方法也是其中之一。但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當前我國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微視頻方法的時候還存在一些不足,使得這種新型方法并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和價值。在這種情況下,應用微視頻方法就顯得非常有意義,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改變當前課堂教學的格局,并激發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顯著提高了課程教學的整體成效,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在小學教育階段的各個學科體系中,數學學科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數學學科都沒有太強興趣。如果教師能夠使用微視頻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就能夠真正發揮學生對于數學學科學習的內在動力。而微視頻本身就能夠將枯燥的學科內容轉化為生動的視頻、聲音等各個元素,也就能夠較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使得后續教學變得更具成效。
比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三節《圓的面積》一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短視頻來面向所有學生展示一個圓形等分的過程,并將等分以后的圓形拼接成一個長方形。這個拼接過程可以直接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也承載了整節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本身對于電子產品就有較強的興趣,同時也會在教學演示中將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動畫內容上。這樣以后,學生對于短視頻的興趣就會轉移到教學過程中,較好的調和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氛圍。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整個學科教學也開始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學科中也不例外。而對于教師來說,使用微視頻則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并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微視頻來記性自主學習。特別是小學數學體系中一部分教學知識相對來說比較復雜與枯燥。如果小學生能夠在課前時間里通過微視頻來進行自主學習和預習,那么就能夠顯著提高后續教學的成效。
比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章第三節《梯形的面積》一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梯形的性質、特征等內容融入到微視頻中。但在微視頻演示中,教師應該盡可能避免出現枯燥的語言表示,而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演示,比如木梯等。通過一些趣味性的引導內容,就能夠讓學生對梯形有更為深刻的認識。而在后續進行梯形面積計算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通過圖文或者動態拼接視頻等方式來展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由于已經先通過微視頻進行了自主學習,那么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就能夠迅速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最終也就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引入微視頻教學方法以后,小學生在教學課堂中也會產生一些學習成果。而當學生自主探究出各個學習成果的時候,如果教學活動就此結束,那么學生的學習成果就很難發揮相應的成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重視結合學生的學習成果來進行知識的拓展,強化學生對于各個知識點的認識,并讓學生根據自己自主探索出來的內容在生活場景中進行拓展,強化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
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三節《比例的應用》一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微視頻中以圖形的縮放為例,來導入現實生活中比例應用的實例。接下來教師就應該保證學生充分了解比例性質與應用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使用比例的實例,或者比例在某些生活現象中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桿高與影長”入手,來引導學生討論的積極性。這樣以后,各個學生就能夠在課堂環境中形成自己的學習成果,對于比例的認識也會有效的加深。
在小學數學的高年級教學中,學生在各類數學思想上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已經能夠進行一些復雜的思考。因此在使用微視頻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也應該給學生留下一些自主觀察與計算的時間,強化他們對于各類知識的自主思考與掌握,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數學能力。
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三節《統計與概率》一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視頻來構建一些課余活動等教學情境,并引導各個學生在這些教學情境中進行信息的收集。這樣以后,學生就能夠得出一些男生女生參與課余活動的統計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對于統計表格中的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并形成相對復雜的復式統計表。通過這個過程,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多項素質都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最總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水平。
綜合來看,在翻轉理念下小學數學微視頻能夠得到較為顯著的應用,同時也可以顯著提高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空間與前景。而對于各個小學數學教師來說,要想充分發揮這方面的成效,也應該強化微視頻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同時還要以微視頻為媒介,切實提高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交流與互動。這樣以后,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成果就能夠得到較好的展現,同時教師也能夠利用微視頻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促使小學數學教學完成相應的任務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