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紅娟
(河北省雄縣教師發展中心,河北 雄縣 071800)
小學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導入也是這樣。無論采用何種形式導入新課都是為了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因此我們必須在遵循目的性、針對性、趣味性和靈活性的同時,更要在瞄準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導入,并巧妙運用。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習者成功的內驅力,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語文導讀教師應以充實的感情,動人的語言,恰當的姿態,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片斷入題,用娛樂游戲開頭,用猜謎活動開篇,用小表演引入等,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開篇一旦有了趣味性,就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音樂具有強烈的刺激力和影響力,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它往往比語言來得更直接,更貼切,更能激發人的感情。用音樂導入,在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情感,進行審美熏陶等方面可以發揮獨到的作用。一曲緊扣教材的優美旋律,能迅速喚起兒童心理上、感情上的共鳴,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求知欲望。音樂是人類心靈的詩章,音樂能打動所有真誠而富有的心靈。用音樂歌曲導入,能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歌曲的過程中進入或體會到所描繪的境界,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音樂能放松心靈,陶冶情操,激發靈感。如果在課前導入時放一段與之相關的音樂,容易蕩起學生情感的浪花,喚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需要的情境之中。然后教師再抓住時機,把學生的思維從感性升入理性。這樣做既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又能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很快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上課時,老師繪聲繪色的講一個故事,讓學生在專心致志的聽講中,初步領會本節課要講的內容。如學習《稱象》一課時,采用“故事導入”:在很久以前的三國,有人給曹操送了一頭大象,那大象又大又重,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大臣們有的說造一桿大秤,有的說將大象切成塊塊稱……曹操聽了直搖頭。這時從人群中走出一個6歲的小孩,他說:“我能稱出大象的重量。”這位小孩是誰?他有什么好辦法?答案就在課文中,我們讀讀就知道了。學生們對故事的情節充滿興趣,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這時抓住時機揭示課題,能順利地導入新課的學習。
心理學家認為: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因此,一個好的游戲導入能夠把課堂教學氣氛推至高潮,使每一個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世界中,一個好的游戲導入可以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像被打開的魔盒,迸發出令人驚嘆的景象。當然,課堂中的游戲是不可能沒有一定的學習目標的。導入新課的方式可以運用的地方很多,有的老師在教讀生字時采用開火車的游戲方式,有的在關于寫作技巧時采用組詞串句的游戲方式,還有的在一些容易出錯的標點符號時采用表演的方式等。游戲導入符合孩子們的審美經驗,符合小孩子對成人世界的渴望,特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學不僅是一個任務,更是一種樂趣。我想,這也是教學想要達到的理想境界吧。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愛追根求源,好奇心強。一上課就給他們展示謎語,巧設懸念引起其注意,使其處于一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識,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維處于一種激活和躍躍欲試的理想狀態,拓展了思維跨度,又體現了寓教于樂的這一教學理念,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再者謎語內容簡單,讀來瑯瑯上口,許多學生都十分喜歡。例如學習《落花生》一文時,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活動入手,先出示了一則謎語:根根胡須放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打一植物)學生猜謎語的興致很高,一下子點燃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然后提示:花生又叫落花生,從謎語中就可以看出它的特點“花落結果”。接著我引導學生說說花生的好處,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暢所欲言后,我話鋒一轉,引出父親的話,用父親這句飽含哲理的話語引出課題,激發起學生閱讀課文的強烈興趣。這樣的導入新課的方式既增加了課堂上生活的氣息,又巧妙地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易于為學生接受。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強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說:“智育工作要改變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貫徹好這一決定,必須實行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素質教育中課堂教學的精髓,是指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發展智能。啟發性原則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種特殊的能動的認識過程。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認識就不可能順利地發展。孔子教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設計啟發性開篇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觀察畫面,評價文中的一個片斷激活學生的思維;可以借助設疑來啟發學生的思考;可以設置懸念,激發認知沖突,牽引學生主動去求索;可以借助師生對話,通過獲取反饋信息,為學生糾正思路;也可以敘述一段引人入勝的情節,把學生的形象思維帶到再造的情境之中。總之,任何一門藝術都是一門精深的學問,導入藝術的方式層出不窮,絕不是簡單的羅列和歸納就能包容的。“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個好的開端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