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安家堡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6271)
實踐證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發展,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不難發現,在教學中的光、聲、影像、色彩等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使小學生始終保持興趣盎然、氣氛活躍,極大地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筆者結合自己在安家堡小學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所積累的經驗,就多媒體應用藝術談幾點體會。
傳統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憑借一本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張善于隨機應變的嘴,把自己的知識硬性的傳授給學生。當前在網絡時代,教師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資料,把網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行語文教材中,與課內語文教材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使教材更加完善,只是更加立體化、多元化,更符合當前的構建高效課堂。比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課的教學設計,我們可以通過Flash動畫再現亞里士多德所講的內容和伽利略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話得出的兩個互相矛盾的結論,以及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進行的公開試驗的情景,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深刻理解了伽利略的結論:鐵球下落的速度與它的重量沒有關系。再如《撈鐵牛》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的方法,同樣以動畫形式來表現隨著船上泥沙的不斷減少,船一點一點往上升,鐵牛一點一點往上拔的過程?!稙貘f喝水》一課的教學設計,可以通過動畫演示,再現烏鴉想辦法喝到瓶中水的情景。
運用多媒體技術解決問題,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隨之而出則是課堂上無論是教師的口語講授,還是提問,甚至本應由教師對學生活動做出的反應也由電腦代替了,從而造成多媒體獨霸課堂,教師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的局面。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一定意義上說是科學技術的進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文字的正確書寫習慣能由電腦來完成嗎?教師的板書、示范作用肯定是多媒體替代不了的。一些教師誤以為板書耽誤時間而用電腦顯示,實際上學生從計算機演示上得到的充其量是一種“視覺暫留”,不能即時把看到的表面知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不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況且,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時常會產生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教師如果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也就難免壓制了教師和學生的靈感;二則限制了教師的臨場發揮,影響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情況靈活地調整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因此,需要我們進行科學整合。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的輔助性,重點強調如何通過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的靈感體驗和思維、語言、情感的發展上,這樣才能準確地體現了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例如《田忌賽馬》一課的教學設計,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后,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討論:是否還有其他的辦法贏齊威王?學生通過討論、排陣、上機驗證,最后不得不佩服孫臏的足智多謀。整個過程,知識的獲得完全通過讀、思、議、辯完成,學生不僅得到了思維訓練、語言訓練、合作能力的訓練,重要的是獲得了一次情感的體驗。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因此,語文教學要善于引導學生攜文入情,與文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赤壁之戰》一課的教學,雖然學生看過幾次有關《三國》的電視連續劇,但由于知識積累有限,了解到的三國故事支離破碎。如果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插入幾段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的場景,則非常有助于學生與三國人物的對話。再結合品詞品句品文,辯論等語言訓練,領悟周瑜、黃蓋的過人謀略。再如《豐碑》一課,為了激發學生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激情教學:首先投影茫茫的雪山,狂風呼嘯聲起,此時語音頓起:“大雪紛飛、狂風呼嘯的云中山上,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正艱難地行進著,等待他們的是……”加上生動的畫面、逼真的風聲,把學生帶入了課文描寫的情境。當敘述對凍僵了的軍需處長的感人描寫時,利用多媒體再次播放呼嘯的風聲,大雪紛飛的場面,學生們在畫面與聲音的感染下,飽含著對軍需處長舍己為人、勇于獻身精神的崇敬之情而深情朗誦,這樣使得學生的認識和感情都得到了升華。
筆者發現,很多老師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讓多媒體牽著鼻子走的現象,這就是沒有把握好多媒體應用的“度”的表現。例如聽了一位老師《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這位老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多媒體教學,表現在展示來自網上教學資源庫課件非常多,新課導入以后就開始讓學生欣賞這些桂林山水圖,整個授課過程中老師的手始終沒有離開過鼠標,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忙著換圖片,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究竟講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再則由于圖片換得太快,學生感覺沒有一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僅僅感覺到這些圖片很美,并沒有真正體現出桂林山水的美。在拓展訓練中,教師讓學生合作畫出自己心中的桂林山水圖,有的學生無從起筆,有的學生模仿課本插圖,幾乎把一節語文課上成了美術課。這本來是一篇美文,但教師沒能讓學生從語言文字的感悟中真正體會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內涵??梢哉f學生只從課件中感受到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其它的什么也沒學到。我們知道,當前語文教材中尤其是一些大家的作品,往往包含深刻的主題,不是幾幅圖畫就能展現出來的。所以我覺得,游記類的文章用圖片強化學生對文章所寫景色的理解是很好的,但應該注重實效,不應該偏離了教學主題,不能把語文課上成看著熱鬧,聽著好聽的活動課。因此,科學把握好一個“度”,才能體現多媒體的價值。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方式有效結合,從而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課程目標,有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