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
(新疆石河子八師第二高級中學,新疆 石河子 832011)
當今社會越來越強調合作精神,以后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同學們合作去完成,這就需要老師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當然在現在的課堂中,已經不是老師在主導課堂了,越來越多的培養同學們的自主能力,老師只是起到一個輔助和引導的作用。所以,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我調查的主要對象為我在實習期的工作單位普爾塔小學三年級的30名小學生。
(一)具體目標:
了解同學們對于小組學習的認識,感受以及現行的小組合作以及方法的感受和看法。
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以及課堂實驗。課堂實驗主要是平時上課使用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教學,并且根據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展示和單元測試的成績來觀察實驗的效果。調查問卷內容涵蓋你對小組合作的了解和認識。你對小組合作的看法和感受,以及提高小組合作的方法。調查問卷共發放30份,主要是我實習所教學的班級。
通過一個學期的調查和實驗,同學們能夠從一開始的不懂得如何小組合作,完成不了老師布置的任務,到學期末大部分同學們能夠合作學習,小組之內也能夠進行分工學習,并且小組之間會產生競爭意識,同學們已經有了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一)在第一部分的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于小組合作的基本認識是正確的,同學們對于小組合作也有一定的參與感。
(二)從第二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對于小組合作的方式還是十分喜歡的,并且覺得小組合作對自己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從個人在小組的參與感和價值感來說,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在小組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這說明,小組學習的方式以及分工問題還是有待改進的。
(一)增強組員之間的感情,消除代溝。
通過問卷發現,在小組合作中產生的很多問題來源于組員之間不能夠互相理解和支持。但是我相信,組員之間的理解和溝通是保證小組合作能夠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所以通過小的活動來增進同學們之間的感情,比如在小組表演之前讓他們能夠自己給自己加油,或者通過簡單的身體接觸等讓同學們更加親近和有默契。
(二)合理分組。
分析班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個性特點、人際交往能力進行合理分組,對分組的組數、成員搭配、小組成員任務分配等方面進行研究,提高小組成員間的參與合作和互助的效率的原始幾率,為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三)小組長的選擇和培養。
小組長的選擇和培養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重要環節。做好小組長的選擇和培養工作,對于小組長如何組織本組成員進行有效有效學習,提高小組長的素質和組織領導能力,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四)引入有效評價機制。
進行小組學習的評價的研究,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長效機制,采取小組長評價,小組成員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實施過程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策略。將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與課堂總體評價機制相結合,使評價貫穿于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五)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對于合作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和培養,與小組長共同制定培養策略,進行部分學生良好合作學習習慣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幫助這部分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六)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能夠根據本班學生的知識基礎,組額大小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因素,通觀全局,最大限度保證合作學習的時間,在不同的課型的教學中,合理進行教學時長的劃分,對于組額較大的班級,每個小組可設兩個小組長,可對兩個小組長的任務進行合理劃分,以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小組合作學習效益的最大化,保證學習的有效性。
(七)合作學習的任務應該有層次性,進行合作學習任務設置的研究,針對不同基礎和學習習慣的組員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以保證每個組員能夠“吃得飽,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糧”。
(八)各小組之間應該既有合作也有競爭,養成互相學習互相競爭的學習機制。小組學習的目標是能夠讓全班同學正確掌握本課的學習目標,小組之間有競爭,更應該有合作,老師應該適當的設計一些活動,讓不同組的同學能夠合作學習,一個班級如果有了凝聚力,那么每個小組之間就應該更有合作力了。
本次的調查研究以我實習學校的一個三年級班級為單位,進行了一個學期的調查研究,同學們從第一個單元的學習的不懂不會不能夠合作到學期末的喜歡小組合作學習,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雖然過程是漫長的,但是結果卻是喜人的,大部分的同學都有了或多或少的進步,并且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興趣,轉變了對于學習的態度和觀念,能夠快樂合作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