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閣
(河北省黃驊市舊城鎮才元中心校,河北 黃驊 061107)
指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一切條件的總和。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幼兒園環境是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 有研究者認為,幼兒園的環境是指幼兒園為幼兒的生長、發展所提供的場所,條件以及對幼兒產生的各種心理影響,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不包括幼兒園外部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等。
幼兒指 3—6 歲范圍內的兒童;身指身體;心指心靈,精神。
幼兒身心發展指 3—6 歲的兒童通過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親身的參與、體驗,進而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起新的經驗的愉悅過程。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充分體現著幼兒園的辦園理念、風格和特色,是辦園靈魂與形式的具體體現,不僅對幼兒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作用而且深刻影響著幼兒的發展。幼兒每天生活的班級的環境對幼兒發展產生很大影響。班級環境體現一個教師的專業水平,通過班級環境創設可以折射教師對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把握程度,教師對環境與幼兒的關系的理解能力等。雖然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評價標準去評估、測量有效的班級環境到底對幼兒產生怎樣的影響,但有效性的班級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卻是重大的。
1.有效性環境創設能擴大幼兒的認知。環境創設要有明確的目標,把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活動中,以目標為依據,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環境。創設有效班級環境,教師和幼兒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擴大了他們的認知。
2.有效性環境創設可培養幼兒動手參與的意識與能力。想讓環境創設發揮有效性,必須充分意識到環境創設互動性的特點。環境創設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教師引導幼兒來創設的一個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支持,給幼兒動手動腦的機會與權力,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之中,所以有效的環境創設必然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參與的意識。通過自己動手參與,幼兒更愿意與環境進行互動交流,讓幼兒在環境創設中體驗成功感,培養自信心。
3.有效性環境創設可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有效性環境創設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收集、整理歸納以及動手裝飾制作等過程,必然會對創設出的環境更加珍惜與愛護。同時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幼兒意識到很多廢舊材料都可作為班級環境創設的一種資源,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4.有效性環境創設可培養幼兒審美能力。教師與幼兒共同創設出的班級環境,是幼兒每天生活的場所。班級內的每個角落,每處環境幼兒都可以進行欣賞并與同伴交流。在環境的創設過程中,制作過程就是對幼兒進行藝術熏陶與感染的過程,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喜好在老師的指導下創設環境,這實質上是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審美表現的機會,幼兒對環境創設的觀察、欣賞與評價會潛移默化地提升幼兒的審美感受力與審美鑒賞力。
“兒童的思想和雙手布置的環境”說明環境的創設、布置一定要讓幼兒參與進來,有幼兒的思想和主張。只有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才可使環境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能更好的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認識和認知。“做”是兒童的天性,“做”可以使兒童獲得更為直接的經驗,通過學習探索世界,與周圍環境材料的互動,形成動手的興趣,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其身心發展規律是不同的。面對 3—6 歲的幼兒,要創設最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環境,讓環境與幼兒進行積極互動與交流,先要弄清幼兒的年齡特點。 三歲幼兒有強烈的依戀情感并表現出強烈的模仿性。所以剛入園時,幼兒會出現入園焦慮。而四歲幼兒,愛說、愛問,能夠自己玩或與小朋友玩,不必家人陪在身邊也會玩得很開心,還能遵循一定的游戲規則。五歲的幼兒喜歡觀察,動手操作,還喜歡嘗試探索。因此,在進行班級環境區域創設時,也應考慮這一特點,在小班的區域中可以投放幼兒自己家中帶來的心愛玩具,讓他們有一種依戀,安全感。而中大班幼兒的區域中,對一些游戲性的規則就應明確清楚,讓幼兒按規則進行游戲。孩子的身心是隨著年齡的遞增而迅速發展的。處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其心理特點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熟知幼兒心理發展規律與特點,以便創設更適合幼兒的班級環境。
區域活動的劃分應當順應幼兒的興趣合理安排、區分,讓每一個角落都說話。從幼兒的眼光出發,你會發現,還有很多資源被我們所忽略。在我的教室里就有一個十分特別的區域就是平日被我們所忽略的。孩子和我們一樣,也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希望被別人發現。我們在語言區里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角落,鋪上軟墊,擺上小沙發,避開所有人的目光,安安靜靜的悄然置于一角。這個看來“普通”的角落很受幼兒歡迎。
總之,幼兒園環境創設是一門藝術,藝無止境。這就意味著廣大幼教工作者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大局意識,要充分利用環境這種教育資源,著重考慮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需要,結合本園的實情,勇于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優化,使環境真正發揮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