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敏

江蘇近年來森林旅游的發展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森林生態旅游的開發不僅可以有效保護種類豐富的森林風景資源,同時也直接推動了林業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和社會區域經濟的發展。
江蘇林木總體上達到覆蓋率22.5%,土壤類型和自然植被呈地帶性分布。灌溉總渠以北典型植被主要是落葉闊葉林;從灌溉總渠至本省南緣典型地帶性植被一般為落葉闊葉一常綠闊葉混交林;在此以南典型地帶性植被類型為常綠闊葉林。江蘇森林生態旅游資源地處北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自然植被豐富多樣,人文歷史悠久。森林公園所在地多為低海拔山體,植物種類繁茂、林木植被蔥郁是江蘇森林旅游資源最鮮明的特色。江蘇亞熱帶和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為各種類型的動植物多樣化生長創造了優良的適生環境。
江蘇森林旅游的自然資源與豐厚的人文旅游資源有機融合,顯得尤為可貴。江蘇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價值和景觀知名度較高,兩者相結合完美豐富了江蘇旅游資源開發體系。森林旅游的開發不僅可以實現旅游者的森林旅游愿望,也成為江蘇旅游經濟深度發展和生態文明全面建設的重要環節。江蘇目前已建成國家森林城市7個(無錫、揚州、徐州、南京、鎮江、常州、南通)。全省共有國家級森林公園20個,省級以上濕地公園61個,自然保護區29個。森林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已具備相當規模,森林類風景名勝區、森林浴場、森林野營地開發和發展勢頭良好,生態旅游的經濟帶動效應逐步顯現。
本次調研共回收有效問卷185份,將游客森林旅游體驗和需求特征作為主要了解目標,以描述性統計法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借助景點實地發放、問卷星、微信等平臺發布并整合得到數據繪制圖表,直觀呈現了各項數據信息與分析結果。
游客對于江蘇森林旅游的接受度分析(圖1)數據顯示旅游者對于森林旅游的接受程度尚可,但也有一半左右選擇了“一般”和“不喜歡”。森林旅游發展較早,已初步具備影響力,但在規劃管理和資源整合等方面仍不夠完善。旅游資源知名度一般,游客對森林旅游缺乏強烈認同和深度了解。

圖1 游客對于江蘇森林旅游的接受度分析

圖2 游客森林旅游動機分析

圖3 游客森林旅游需求分析

圖4 游客對于森林旅游開發的關注重點
游客森林旅游動機分析(圖2)、森林旅游需求分析(圖3)的數據顯示游客更關注森林公園的原生態環境帶給自己的身心上的放松和愉悅,同時也希望體驗到更多特色性、參與性和文化性的項目,充分滿足休閑體驗、養生健體、娛樂身心的多樣化需求。圖4數據統計分析顯示游客在森林旅游各構成要素中更為注重安全防護、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保護問題,同時也認為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人員態度和休閑娛樂設施的開發同樣重要。景區在開發過程中,需盡力保持旅游區內的原生態面貌,突出自身資源優勢,加強資源有機整合,為游客帶來更好的旅游體驗,增加游客的舒適性和安全感。
ASEB(Activity,Setting,Exper ience,Benefit)柵格分析法是將游客需求作為主要導向的市場分析和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江蘇森林旅游資源條件分析、開發現狀和游客需求調查分析結果,采用柵格分析法將二者有機結合,得出江蘇森林旅游產品開發的ASEB 戰略矩陣(表1)。

表1 江蘇森林旅游產品開發ASEB戰略矩陣
遵循市場導向原則,依托江蘇森林旅游資源自身的特色、優越的經濟基礎、地理區位和交通條件,統一規劃開發,科學合理布局。完善森林旅游產品開發體系,強化歷史文化和地方文化內涵,打造精品特色線路和產品項目。深入挖掘江蘇深厚豐富的地方民俗和地域文化,結合森林景區的生物多樣性特色,將生態、景觀與文化完美結合,實現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將森林旅游與溫泉、中醫相結合,設計森林靜養、溫泉養生、中醫養生產品,開發高爾夫、拓展、探險等體育旅游產品,建設森林度假村和汽車營地,滿足游客放松身心、康體娛樂、自我完善的需求。
在森林旅游資源的開發中應遵循“嚴格保護、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將開發與保護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景區在發展過程中,應遵守相應的森林生態旅游地方管理法規,盡力保持旅游區內的原生態面貌,對自然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監測并及時處理威脅生態環境的情況,在保護森林環境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開發森林資源。運用先進的環境監測儀器和科學的環境監測手段,提高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以及信息網絡等技術應用的有效性。對開發的產品項目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從生態角度嚴格管理和控制建筑設施規模、用料、造型和風格,加強對游客的生態環境宣傳教育,提高游客的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
加強對江蘇森林旅游整體形象的營銷策劃與推廣,在市場有效細分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客源市場。運用形象驅動策略,將森林旅游的發展與城市運營相結合,推出森林旅游的區域性優勢品牌。與城市其他旅游產品聯合營銷,發揮聯動效應,完善市場營銷網絡體系。充分利用影視、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宣傳媒體和渠道,實施整體營銷策略,通過旅游節慶活動、項目推介會、產品推廣、戶外展銷會等多種形式,實現促銷手段和技術的多樣化;啟動旅游 E-marking計劃,搭建信息匯集、傳播、檢索導航平臺,強化平臺功能,實現旅游在線服務咨詢、在線銷售、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建設高等級智慧城市和智慧景區,建設并完善能夠充分滿足現代森林旅游發展需要的全方位、區域化的旅游信息服務網絡系統。
因地制宜,內引外聯,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資金籌集機制,將森林旅游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將森林旅游的開發、保護與管理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科學合理地建設森林旅游區基礎與公共設施及自然文化景觀保護設施。按照投資者受益原則,發展森林旅游接待服務與娛樂休閑設施項目,以多種渠道、層次和形式籌集資金。積極招商引資,包括私人企業、外商和相關產業部門資金,提高森林旅游開發建設的檔次和水平。
加強森林旅游人力資源的規劃與管理,通過優惠政策吸納人才,并為人才的合理使用和開發創造寬松環境。加強企業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服務技能和業務水平,激發員工學習森林旅游知識和掌握專業技能的積極性。樹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觀念,科學考察和有效監督員工的業績,提供高品質、高檔次的森林旅游優質服務。
旅游者心理需求和行為意向分析為森林旅游的開發提供了重要依據。本文以提升旅游者體驗滿意度為目標,建議在開發中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凝練特色主題,豐富旅游產品結構,從而提升江蘇森林旅游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