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昌來
某公立醫院在2019年開展相關調研活動,主要針對醫務人員對于考核制度的了解情況以及滿意度等進行問卷調查,共訪180名人員,有效回饋164份。受訪人員中多數年齡在30-40歲左右,同時本科和碩士人員較多,占總人數比68.5%,說明該醫院人才較多。受訪人員中多數都有著5-10年的工作經驗,占比52.3%,并且受訪人員中,中級職稱人員占比最多,占57.32%。結合問卷調查結果統計,表示對該醫院管理制度較為了解的人員占比51.7%,表示大概了解的占比35.84%,由此可知絕大多數醫務人員都針對醫院的績效考核制度有著一定了解。通過調查結果統計,得知有65.7%的人員都認為醫院的績效管理是為了進行薪資分配和人員獎懲,由此可知,該醫院將績效考核制度與人員薪酬獎懲的關系聯系得較為緊密。而在針對績效考核制度滿意度方面,23.2%的人員表示非常滿意,有32.4%的人員表示基本滿意,而38.44%的人員表示不太滿意,5.96%的人員表示比較不滿意。同時38.54%的人員表示績效考核指標并不能充分表現工作狀態。由上可知,該醫院中的績效考核制度以及績效管理并未能充分得到人員的認可,多數人員都覺得績效考核指標不夠合理。
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多數公立醫院針對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重視程度普遍偏低,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一些公立醫院對于績效考核的了解程度不足,從而未能充分展開績效考核工作,甚至一部分還認為績效考核會導致醫院部門以及人員之間的矛盾激化。第二,一部分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體系沒有成立專門的單位,將績效考核工作交由人力部門代理,或是直接利用上級針對下級的方式進行績效考核,導致考核結果不夠客觀和可靠。第三,公立醫院對于績效考核工作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缺陷,不同單位和崗位的分工劃分不夠細致,考核秩序較為混亂,醫務人員對于自身的職責與工作范圍認知不夠全面,若是其中出現了問題,則很難立刻找出原因,進而可能會導致問題的嚴重化,對醫院的運營和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醫療市場環境下,我國多數公立醫院的財務補助不高,而運營的虧損又智能由自身來承擔,所以醫院需要利用醫療服務等方式來保證正常的運營,同時保證醫療人員的薪酬能夠正常下發,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會導致在績效考核時過多側重于經濟效益,對于社會效益方面無暇顧及。績效考核的指標通常以科室收入為基準,這也導致醫務人員太過重視經濟效益,對于患者的要求重視程度不足,甚至產生過度醫療的嚴重現象,當前多數公立醫院針對患者就診時的人文關懷方面也稍有欠缺,導致對患者的利益產生影響,這也不利于醫院的發展。
公立醫院在人員績效考核工作中普遍在個性化評價體系方面存在不足,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公立醫院各個科室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范圍及性質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但是一般針對不同工作的人員運用的卻是相同的績效考核體系,比如臨床科室中也區分手術科與非手術科,以及內科外科等,若是醫院針對這些崗位采用統一的績效考核體系,那么不僅無法保證考核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同時也會對人員的積極性造成一定影響。第二,個性化考核需要覆蓋所有工作人員的綜合醫療水平及服務水平和其他專業個性化指標等,必須要針對個性化績效考核指標進行分析與合理的設定,依據各科室的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及服務水平等進行考核與評價。
構建科學合理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并通過不斷的實踐來進行完善和改進,實現公立醫院目的分明、高質量、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務體系。經過不斷完善公立醫院監督管理機制,來不斷提高醫療水平和安全水平以及運營監管水平,并在此基礎上推動醫院的可持續性發展,不僅可以做到國有資產的升值,同時還可以充分激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除此之外,利用關鍵績效指標的科學設定,可以進一步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使得公立醫院能夠充分展現其社會服務職能,為群眾給予更加安全、便利、可靠的醫療服務,進而改善醫患關系,保證醫患雙方都能夠達成共識及提高滿意度。
1.兩個效益統一原則
兩個效益指的是公立醫院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這兩個方面的效益雖然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在某種程度上卻也密不可分,處于一種相對且統一的關系。經濟效益是提高社會效益的重要條件,與經濟效益相悖也會對社會效益帶來影響。因此,在績效考核指標設定時,需要遵守兩個效益統一原則,不斷提高人員的醫療水平和服務水平,充分展現公立醫院的社會效益。
2.科學性和導向性原則
科學性指的是績效考核中的每個指標都必須要以可靠的論證、詳細的數據信息、充分的統計結果等作為基本條件。導向性原則指的是必須要提高指標的設定可以對醫院的運營產生導向作用,提高醫院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并提高醫院運營的公益性,推動醫院的健康發展。
3.可操作性與可比性結合的原則
可操作性指的是在實現評價目標需求的基礎上,考核指標的設定需要有著明確的概念,信息更加便于收集、處理、操作,以此來減少其成本??杀刃杂兄^為普遍的統計意義,可以做到醫院與醫院的全方位對比,包括橫向對比以及縱向對比等。
4.動態性原則
為了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并滿足國家政策的相關要求,需要不斷地完善指標體系,針對績效有著指導性作用。需要遵照相關的評價標準及政策導向來進行設定與調整,不僅要與設計維度相符,還需要保證政策的延續性,避免醫院評價指標的差異。與此同時,需要在日常的醫療統計報表中收集信息,并保證信息的真實性,規避突擊檢查時的造假情況。
結合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以及運營特征和維度是開展績效考核的重點條件。我國許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利用四個維度,分別包括市場、運作、財務、發展,根據我國國情,并遵照相關指導文獻的指導,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維度設定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充分考慮提高公立醫院社會效益,保證效率統一,側重于醫院的社會滿意度,及保證醫院的穩定運作,只有維持公立醫院的穩定運作才可以為提高其社會公益性提供支持,繼而提高社會滿意度??冃Э己梭w系的建設重點便是提高人員的積極性,由于醫務人員是整個醫院運作的主體,所以提高其積極性也是保證醫院運營效率及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提高醫務服務水平和社會效益的主要條件。公立醫院的發展需要努力做到滿足政策要求、社會需求、加強內部人員積極性、保證醫院發展平衡等,所以維度設計可以從社會滿意度、管理水平、運營效率、可持續發展、人員綜合水平等方面開展。
公立醫院是我國主要的醫療服務機構,而公立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水平則決定了社會服務水平。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的革新為醫院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合理的資源分配制度、運營管理制度,同時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專業化水平,實現人力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冃Э己嗽u價將來也會在公立醫院運作以及管理方面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提高服務質量、減少服務成本上有著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