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鑫
山西陽光三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煤炭產業鏈在“互聯網 + ”以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下更加透明化。因此,需要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安全生產供應體系,進而推動煤炭市場產業結構調整。煤炭產業鏈包括上游企業(采礦設備以及輔助物料等供應商)和下游企業(熱力公司,電廠、煉鋼企業、化學化工企業等煤炭能源需求方)。將煤炭產業鏈從原來的低效勞動、低技術含量、各環節關聯度差的形式向高效管理、高科技、高安全性、高度關聯度的方向轉化。利用“互聯網 + ”及大數據技術采集的信息,擴大煤炭產業鏈的范圍。通過對煤炭開采設備的選擇,安全系統的建立,煤炭綜采面的生產,渠道流通環節的監管,保障煤炭安全生產的每個環節有序進行[1]。
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對安全生產過程、組織管理過程進行數字化統計,分析出煤炭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凇盎ヂ摼W + ”的煤炭安全生產管理方式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效率,節省了運營成本,使安全生產與有效管理相互協作。根據大數據技術分析的結果,煤炭企業大力優化安全生產的管理流程,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體系與運行機制,充分調動各部門積極參與安全生產的管理,促進煤炭管理創新和轉型發展[2]。
通過“互聯網 + ”的相關技術理論,促進了煤炭安全生產的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大數據技術和煤炭安全相結合,打破了傳統模式的弊端,彰顯出技術創新帶來的成效。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的有效信息,保障煤炭安全生產、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附加值,解決了煤炭生產、管理各方面問題?!盎ヂ摼W+ ”時代下,加快安全生產、管理、組織等方面的成果轉化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點。
2.1.1 水災對策
綜采面內排水能力以不小于最大涌水量 120%設防。在多雨季節必須提前處理礦井以及作業面的水流疏通、預防雨水和地表水滲透工作。具體工作包括:檢查原有設備是否完好,增加新的排水設備和備用管路,確保排水系統無任何故障風險。在“互聯網 + ”時代,利用水文監測設備,溫度監測設備,紅外超感檢測儀對綜采作業面的頂板淋水和涌水進行實時監控。發現有頂板濕度、綜采面氣溫波動異常、礦井水霧、頂板淋水加大、頂板壓力異常、底板鼓起等異常情況時,監測設備會立即自我分析并做出預警信號。綜采面得到預警信號后必須停止作業,撤出所有受水災威脅地點的人員。同時將監測數據和預警信息報告調度室,作為新數據采集并錄入大數據庫[3]。
2.1.2 火災對策
在煤層厚度允許的情況下,必須達到設計采高,只允許留設200-300mm 的頂煤護頂,每組作業結束后立即清理大腳前、支架上的浮煤,處理上下端安全出口及巷道內的遺留片幫煤,采空區嚴禁有浮煤遺留。在“互聯網 + ”時代,安裝粉塵監測裝置及紅外傳感裝置,對作業面及巷道實時監控。及時封閉回采過的聯巷,機頭機尾隅角架設擋風簾,機尾端頭蓋板上安設導風簾。每班不少于2次測量綜采面回風隅角的瓦斯、CO 濃度。發現 CO 濃度超出規定時,必須采取措施。每天嚴格執行巖粉撒布,巖粉撒布區域為綜采面主運順槽、回風順槽端頭。對采空區內切眼、封閉的聯巷處注漿,加強采空區的大數據監測。
2.1.3 瓦斯對策
對礦井下的各個區域包括工作點及巷道做到實時環境參數采集、智能聯動通風設備、自動降低瓦斯濃度,爭取做到無瓦斯超限作業,無瓦斯積聚。當聯動通風設備運行 3min 后瓦斯濃度依然無法降低的情況下,即綜采面回風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 或 CO2濃度超過 1.5% 時,發出警報,切斷除通風設備以外的所有電源,及時疏散作業區工作人員,并及時上傳數據到控制室。要切實維護好綜采面兩巷,確保風流暢通[4]。
炭企業的大數據技術是煤炭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延伸,利用智能設備對煤炭企業的物理世界進行感知,通過網絡互聯和數據傳輸,大數據技術將會實現煤炭企業以及產業鏈的實時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問題、預警問題、規避問題、解決問題。將“互聯網 + ”理念融入到煤炭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從機械化過渡到信息化,滿足煤礦安全生產的實際需求,避免了以往采掘、機電、運輸、通風互不相關的狀態,轉變為全面的數據采集、傳輸和存儲。通過實時精密監控、準確分析數據、嚴謹高效決策,真正提升煤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