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強
廣西田東錦盛化工有限公司 廣西百色 531500
化工生產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所涉及到的危險物質較多,部分化學物料的易燃易爆性特征,會為化工行業生產工作帶來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如果在化工生產中忽視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管理,會使得生產的危險性不斷增加,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不但會對企業設備與生產環境造成破壞,還會威脅生產人員的身體健康,為企業帶來不良影響。而從更高的層次上來講,每一位從事化工生產的工作人員,都是推動社會發展和參與經濟建設的一份子,對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在發生化工生產安全事故時,不可避免的會對從業人員造成身體損傷,而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引發社會群眾的思考與討論,在社會中造成負面的影響,阻礙社會和諧有序的發展。因此,強化化工生產安全管理,能夠幫助從業人員找到生產漏洞,排除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使企業能夠在更加安全的環境下高效地完成生產任務,促進企業穩定可持續的發展[1]。
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多種危險化學物品,部分反應放熱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隱患,尤其是甲醇、乙醇、丙酮等危險化學品閃點和燃點低,熱值大,有較高的易燃易爆性,危險性高。如果操作不當,處理不到位,極易引發火災爆炸事故。同時,化工火災燃燒產物成分復雜,有毒有害成分較多,很容易導致危險化學品在燃燒和撲救中發生禁忌性接觸反應、產生危險有毒有害氣體,從而造成次生災害,嚴重威脅周圍人員和消防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由于易爆氣體或易燃液體具有良好的擴散性和流動性,所以化工企業一旦出現火災爆炸事故,在風源條件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下,燃燒速度快,火勢蔓延迅速,能在較短時間內觸發大面積的流淌火災,導致不堪設想的后果。
由于化工藝企業生產工藝復雜,自動化程度高,框架結構孔洞較多,設備高大密集,出現火災爆炸事故時,往往容易通過樓板孔洞、通風管道、樓梯間等通道進行擴散蔓延,致使火勢發展迅猛,涉及面廣,易于形成空間立體火災,極大地增加了火災撲救的難度。尤其是化工企業有毒有害成分較多,其在燃燒和撲救中極易發生禁忌性接觸反應、產生危險有毒有害氣體,物料腐蝕性強。同時對火災撲救中滅火劑的選擇、安全防護措施以及滅火方法等要求非常高,這就使得火災撲救工作難上加難[2]。
首先,企業應積極強化化工生產工作人員對安全管理制度的認識,只有從業人員認識到安全生產制度的重要性,并以此作為氯堿生產工作的依據,更加規范的進行生產操作,才能從根本上降低化工生產的風險。其次,企業應健全生產操作章程,并監督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堅決杜絕制度落實不到位的情況發生,發揮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在具體實踐中,企業應采用定期檢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化工生產工作進行監管,及時發現操作不規范的問題,并監督工作人員改正。還應加強與管理人員的溝通與合作,聽取相關建議來調整管理制度內容,保障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最后,為進一步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企業應建立責任與激勵制度,劃分生產操作職責,保障安全生產責任能夠落實到人,并利用激勵制度對從業人員進行獎懲,如果工作人員能夠發揮自身潛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企業應為其提供精神與物質獎勵,使員工能夠認識到自身的責任,為企業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目前,一些化工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往往存在一種常見現象,即“事后反思、事后投入”,當發生安全事故后,企業才對安全生產工作予以重視,并且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化工企業在安全生產工作當中,應當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即在事故發生前,制訂科學完善的安全投入方案,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比如進一步加大生產設備的維護保養投入、安全教育培訓投入、安全生產防護器具投入等。在安全管理過程中,準確定位安全生產的薄弱環節,比如壓力容器管理、電氣裝置管理、有毒有害化學原料管理、易燃易爆危險品管理的各個環節,哪一個環節存在安全隱患,就將安全管理工作細化到哪一個環節。
一是在滿足生產需求的基礎上,盡能地降低危險化學品使用量,嚴格控制原材料配比、投放順序以及生產溫度,發現超標現象及時處理,提高醫藥化工生產安全性,避免產生安全事故。二是嚴格控制點火源。點火源,即能使可燃物發生燃燒和爆炸的能量來源,如:明火、高溫物體、靜電火花、撞擊火星、加熱爐火、反應熱、機械摩擦熱等,是觸發火災爆炸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醫藥化企業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嚴密的防火防爆措施,有效控制點火源,避免出現燃燒和爆炸。動火前,要注意對火災爆炸風險進行科學全面的評估;在加熱易燃液體時,盡可能不動用明火,如果要動用明火,務必要做好防火防爆安全措施,嚴格用火管理,及時隔離和清除動火區域內的易燃易爆物品,切斷點火源。三是要加強生產設備的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受高溫、高壓、腐蝕影響,設備材料就會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可能引發壓力容器及管道爆炸事故[3]。
總之,安全生產是化工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下,化工企業若想脫穎而出,占據一席之地,必須將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做到細處,從安全生產意識源頭抓起,夯實安全管理基礎,明確安全管理目標,完善安全管理機制,提升安全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