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玫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歷經近40年發展,規模逐年攀升,年新簽合同額已超過2000億美元,總營業額占國際承包商營業總額的近20%,成為“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之一,成為國際基建市場一支不容忽視的主力軍,也是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力量。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多方面的業務。2016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投資國,ENR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中有65家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我國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對外承包工程企業不斷探索業務轉型升級的路徑,取得了積極成效:整合中國企業資源,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超大型工程交付能力,從而實現與國際領先承包商抗衡的競爭優勢;工程總承包、項目運營等高端承包項目進一步增加,以“投資、融資和為業主前期服務為先導取得工程總承包,以工程總承包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差異化經營戰略,實現“四位一體”的業務架構,逐步實現了從單一的“工程承包商”向集咨詢、投融資、工程承包、運營為一體的“國際大型綜合服務商”的角色轉變;通過獲得工程總承包項目,搭建合作共贏平臺,帶動國內相關產業“走出去”,推動設計、施工和運營企業的聯合和互補,為業主提供最優的服務,從而實現占有更多市場份額[1]。
中國企業面臨巨大的內部競爭和國際同行競爭,承包商不僅要能按期交付滿足功能需求、質量優良的基礎設施項目,還要維持同利益相關方良好的關系,注重對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等。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和地區中,有48個為高風險國家地區,對外承包工程行業開展業務面臨諸多風險:
海外基礎設施項目的政治風險一般包括戰爭、國有化、征收、征用、匯兌限制、政府違約或其他政府不當行為、法律變更等。
(1)政府違約。政府違約的范圍通常涵蓋政府在沒有免責是由的情況下對項目協議的違反。由于海外基礎設施項目的復雜性,項目協議的履行不僅僅作為簽約方的項目實施機構,也與項目有關的其他東道國政府部門。在有公共產品、公共服務購買安排或提供特定條件的項目中,東道國政府通常要指定具有相應職能的機構來實施上述購買安排或提供相應的條件[2]。
(2)可以歸為政府不可抗力事件的政治風險。由于東道國政治、外交環境的復雜性,東道國政府在開發項目和簽訂協議時無法預測戰爭、動亂、恐怖行為、行業性的罷工等政治風險。這類情況從合同法上歸為不可抗力事件,但基于海外基礎設施項目的風險分配原則,東道國政府對此類風險擁有更強的控制力,所以東道國政府在項目協議下就需要承擔更為廣泛的責任。
(3)法律變更。一個國家的法律法規會因該國的經濟環境、產業政策、政治局勢等多方面的原因發生變化。
自然不可抗力事件一般指地震、火山爆發、洪水等各方簽約時無法預見,并且其發生和后果無法避免和克服的天災類的客觀情況。
(1)市場需求。對于以使用者付費為重要收益來源的項目,如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面向公眾提供服務的供水、供氣項目,如果產品、服務的需求量不足,就難以保證項目能夠產生充足、穩定的現金流,進而對項目的經濟性造成不利影響。
(2)價格變化。海外基礎設施項目的收益既受國際國內市場原材料、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還受東道國利率、匯率、稅收、技術標準、通貨膨脹水平等項目發起人難以控制的風險的影響。由于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東道國政府也會對價格加以管控。如果缺乏合理的價格調整或補償機制,項目的經濟性也要受到不利影響[3]。
(3)商業競爭。在項目運營過程中,如果出現功能相同的項目,那就會造成商業競爭,進而影響項目受益。基礎設施項目與一般商業項目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項目發起人沒有對其產品和服務相對自由的定價權和靈活調整經營范圍、經營區域的權利。代價就是東道國政府需分擔一定的市場風險,并在市場需求、價格變動和商業競爭方面為項目發起人提供滿足償還貸款并獲得合理收益的條件。
海外基礎設施項目建造的主要風險為項目未能按時完工,達到協議規定的完工標準,進而無法如期實現運營。對承包商意味著其嚴重違反了項目協議,需要承擔項目的拖期違約金和質量考核不合格違約金,進而增加項目成本,造成承包商額外的財務負擔,甚至項目實施機構有可能據此提前終止項目協議。
應對政治風險的前提條件是正確識別政治風險的性質,區分出東道國政府違約和政治不可抗力事件,結合項目實際作出針對性處理:
(1)針對法律變更:一個國家的法律法規會因該國的經濟環境、產業政策、政治局勢等因素變化。法律變更風險在項目協議中通常由東道國政府來承擔。
(2)針對政府違約:政府在沒有免責事由的情況下,違反項目協議或適用法律的情況,需要被明確地界定為政府違約事件。
承包商通過購買項目協議規定的保險來分散自身的風險,并在基于項目協議認定的修復方案可行的前提下完成對項目設施的恢復,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項目的繼續履行。
面對市場風險,采取哪種模式只能取決于項目的自身特點,需仔細斟酌項目協議文本,市場風險的分擔涉及各方的根本利益,合同條款上不容存在任何不清晰或前后不一致之處。
避免建造環節的風險,需要東道國政府從項目的發起階段就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承包商應采用成熟可靠的技術,聘用有經驗的分包商實施項目的工程建設,做好工程合同的研究,內容圍繞工期、質量、價款和各方責任四個方面構建條款,把握好工程條款,從源頭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