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紅
蘇州市錦嵐園林綠化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 山東青島 26 6 108
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的給排水管網系統是由原水取水、給水處理、給水管網、排水管網、廢水處理、排放和重復利用這些系統組成的。在城市化的市政建設中,給排水管網的建設是重要的工作內容,其工作包括給水和排水工程的各項工作環節,比如給水工程的取水構筑物、集水管道、泵站、輸水管等,排水工程的排水管道、檢查井等。這些哪一個環節產生差錯,都會對管網實際運行造成影響。那么如何讓給排水管網運行更合理、科學、有效,就需要市政管理部門對給排水管網,進行優化配置并加強后續的管理工作,從而有效控制給排水管網的成本,提升給排水工作的穩定性[1]。
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使市政給排水管網實際覆蓋密度也明顯增加,其建設速度正不斷加快,但在這一條件下,會產生很多亟待解決,比如新舊管網之間的對接配合等,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其一,基礎設施總體規劃設計和管理存在明顯滯后,如過于重視對建筑的設計,而忽視了管線;其二,設計單位在管線設計過程中沒有進行長遠考慮,未能結合現場具體情況對管線做綜合設計工作;其三,選擇具體的設計方法時,過于依賴圖集和傳統的計算方式,在工作思路上存在很強的慣性,無法準確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其四,對于城市中高層與超高層建筑,市政給排水管網設計上沒有考慮對功能進行優化,使日常供水出現一系列問題,如水壓不穩定等。以上問題的根源就是對系統的布置欠合理,導致管線之間的連接過于復雜,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增加管理難度,容易產生事故[2]。
城市建設具有一定特殊性,現有的給排水管網大多是在歷史基礎上通過新建、改建或擴建得來的。我國很多城市現用主管網的服役時間都超過20年,在這種情況下,管材老化在所難免,加之管網檢修和維護難度大,日常維護不到位,使管網發生漏失,導致水資源被直接浪費,還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造成管道漏失的原因包括:一,管材嚴重老化,早期的管材以灰口鑄鐵管或鍍鋅鋼管為主,這種管材在地下容易被腐蝕和老化,引起漏損;二,管線上方所受壓力過大,相關規范指出,主干管上部覆土厚度應控制在1.2m以內。然而,因道路拓寬等方面的需要,需要在管線上方進行道路修筑,這樣會對管線施加很大的壓力,最終導致管線漏失;三,管線施工質量方面的原因,為了追趕工期等原因,會使管道發生一定程度的漏失現象。
對市政給排水系統而言,其突發事件包含以下三類:第一類為爆管,和資源不全有關,比如在沒有掌握地下管線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直接開土動工,導致爆管;第二類為污染,南方地區排澇期間水源容易惡化,污染超標,若水源附近遭到污染,必須對供水范圍進行關閉,則會造成很大面積的停水,它主要和子系統還不夠完善有關;第三類為泄洪,夏季集中降水會使城市發生內澇,此時如果管網系統不健全,將影響正常泄洪,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市政給排水管網的優化配置與管理,不僅要符合當前城市發展的需求,同時還需要充分結合城市的發展情況,將未來的發展方向充分考慮在內,保證配置與管理的合理性。給排水管網設計的合理與否對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市政給排水管網在布局的時候要遵循下面的原則:第一,整個布局要盡量的均勻,并且要滿足每位住戶的用水需求;第二,在保證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給排水需求的前提下,加強對管道鋪設的控制,保證鋪設距離的最短化,以減少相應的施工成本。
為了實現對管線的優化設計,需要相關的設計人員對整個工程設計有詳盡的了解,從而保證所設計出來的方案是最為合理的。另外,在對設計排水管道的時候,需要對城市人口的密集度、城市污水的排放情況以及道路規劃、城市污水的處理情況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保證城市排水過程中不會出現交叉污染、影響周圍生態環境等情況。至于在對供水管道進行設計的時候,則需要主要考慮到城市用水區域的具體分布以及市政地下管線的分布情況。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既要滿足對給排水管道的單一管線統一管理,還要保證給排水管道的布置不會對之前的管道布置造成破壞。
首先,應更新現有的城市管網。供水和排水管網的更新應與老城區在城市發展規劃的轉型,以確定目前在現有的管網明泄漏和暗泄漏的位置,對管網有較為嚴重老化或泄漏的地方應及時處理并更換新管網;其次,在對供水和排水網絡進行優化的時候,還需要對上層環境變化所造成的影響進行充分地考慮[3]。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建立完善的給排水管理體系,這樣有利于相關的管理人員能夠做好全方位的管理工作。為了進一步提升管理的質量和水平,需要充分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這樣就可以通過現代化技術對地下管道進行實時的排查和診斷。
城市的給水和排水管網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也是一個關乎人們生活的項目。因此,作為相關的建設單位,需要對管網的給排水管道進行優化設置,并提高其應急能力,確保市政給排水管網能夠更好地為城市提供服務,滿足人們日常的生產和生活要求,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