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艾興君

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尤其重要。一個家庭,當讀書成為家風,自然書卷氣十足。書讀的多了,舉手投足,待人接物,自然就會得體大方,看事情的眼界也會有獨到之處,思想開闊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把讀書作為一種家風自古有之。明朝書畫家徐渭,晚年曾撰寫一副讀書家教聯:“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此聯妙在一個“好”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少年時期正是讀書好時光,可惜不知讀書的重要,不喜歡讀書。年紀老了,懂得讀書的重要,想好好讀點書,可是老眼昏花,力不從心已經不能好好讀書了。告誡子孫珍惜時光,趁早好好讀書。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貪玩,無心讀書。他父親心中擔憂,將他關在書房里,罰抄一副家教對聯:“讀書好練武好學好更好;創業難當權難知難不難。”規定每天抄100遍,否則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頓悟父親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親面前請罪。從此,把這副對聯掛在書房里,用功讀書。
清代名臣曾國藩,因為“好讀書”讓他位極人臣,“半耕半讀,勤儉持家”的家風,也讓他的后代擺脫了“富不過三代”的鐵律。書可醫愚,可啟智,可廣見聞,可增知識,可與圣賢對話,可通古今大道。
最好的家風,一定是有讀書傳統的家風。讀書可以明理,讀書可以育人。尤其是書讀三遍,其義自現,更能體會到讀書的那種茅塞頓開的快樂。
書應該是一個家庭最好的不動產。對我來講,雖幾經搬遷,但一直跟隨著我的書籍卻從未被丟棄,仍好好的立在書架上。閑時抽出一本,翻看幾頁,既是看書,也是回顧當年。還有些書,雖然早已不再翻看,但清掃干凈、碼放整齊,不為別的,只為向后代傳遞讀書這一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