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同志:
我父母親生前共生育一兒一女:哥哥趙立功和我。我一直與父母親一起生活,并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趙立功常年隨公司在國外從事工程施工,每年回來一到兩次,且時間未超過20天。2013年,父親因病去世。2015年春母親病重,趙立功曾休假回國兩次對母親進行照顧。2018年3月25日,母親去世。二老的喪事均由我料理。多年來,我為了照顧老人,曾一度請長假6個月,工作與事業均受到了一定影響。早在2000年初,我因投資需要向父母親借款15萬元,并有我親筆為父母寫下的借條(該借條在趙立功手中)。父母離世后,我哥哥提出這15萬元應是父母親留下的債權,應由我們二人共同分割繼承。對此,我認為,我在多年贍養二位老人過程中,已經以支付生活費的方式向父母親還清債務,也得到父母親的認可。對此,趙立功不予認可。
讀者:趙曉燕
趙曉燕讀者:
你向父母親借款15萬,有借條為憑,可以認定該筆借款所形成的債權,應視趙老伯與老伴生前留下的遺產。你雖主張以贍養二位老人過程中以支付生活費的方式向父母親還清債務,并得到父母親(債權人)的認可,但你若不能舉證予以證明,其主張不能得到法律支持。那么,這15萬元債權作為二位老人的遺產,在二位老人沒有留下遺囑的情況下,應按法定繼承方式由趙立功與你共同繼承,又因你對父母親照顧較多,可以適當多分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