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王祖珍 龔繼財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赤水市始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全省率先實現脫貧摘帽的基礎上,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嚴格按照國務院扶貧辦“四個不摘”要求,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工程,把全市尚未脫貧的879戶2264人的脫貧任務作為今年的工作目標,堅決扛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責任,確保實現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清零”的目標。
今年以來,赤水市持續壓緊壓實17名鄉鎮脫貧攻堅指揮長、42名縣級領導、51個掛幫部門,2876名市鄉幫扶干部和280名駐村工作隊員包保責任,確保脫貧攻堅工作力度始終不減。先后制定下發了《關于下達2019年減貧目標任務指導性計劃的通知》《關于補充下達2019年減貧目標任務指導性計劃的通知》《赤水市2019年脫貧攻堅夏秋決戰實施方案》《赤水市脫貧攻堅“五個清零”行動實施方案》等配套文件,統籌調度脫貧攻堅工作。
在主題教育中,赤水市將“夏秋決戰”“秋后壩區傳捷報”工作任務和主題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三方面有機結合,圍繞脫貧攻堅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和落實工作,確保各項任務真正落地落實。截至目前,全市通過主題教育工作查找出脫貧攻堅中相關問題206個,落實舉措18項,整改問題168項。
按照“4+N”(4:1名科級干部、1名村組干部、1名駐村干部、1名農村特長黨員,N:市鄉幫扶干部)模式,組建701個脫貧攻堅黨小組,組織關系隸屬90個村黨組織,由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統一調度,切實解決基層工作力量不足、脫貧產業薄弱的難題。
抓實脫貧攻堅遍訪、大排查和“回頭看”等工作,嚴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退標準、工作程序,扎實開展動態識別和調整工作。目前,因自然增減等原因調整貧困戶共涉及1146戶1327人,其中:自然增加涉及440戶551人,自然減少涉及706戶776人,四有人員整戶清退8戶45人,極大提高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的精準度,確保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取得實效。
深入實施農村產業革命,優化農村產業布局,進一步做深做透金釵石斛產業,做大做強竹產業,做精做活赤水烏骨雞產業,做優做特生態水產產業。構建“石上種藥、山上栽竹、林下養雞、水中養魚”的立體生態循環農業體系,制定有效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戶利益聯結全覆蓋,使貧困戶穩定增收。
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農村產業革命,大力實施農業“十百千萬”工程,全市發展金釵石斛8.63萬畝、竹林132.8萬畝、生態水產2萬畝、花卉苗木6227畝,年出欄以烏骨雞為主的家禽1000萬羽以上,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完善“五統兩分一帶”“127”利益聯結機制,帶動2萬余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深入實施工業扶貧,大力培育發展紙制品、家具制造、特色食品藥品、竹集成材、新技術新材料“五大產業”,全市紙制品企業達34家、產值達20億;西南家具產業園入駐企業115家、產值達14億元;特色食品藥品、竹集成材和新技術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產值達28億;解決13500多人就近就業,帶動3000余貧困群眾實現就業脫貧。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帶動4000余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深入推進旅游扶貧,大力實施景區創A工程,推動工旅、農旅、文旅、城旅、康旅深度融合,成功建成示范鄉村旅游點16個、農業觀光園12個、4A級景區5個、3A級景區5個、山地康養旅游度假區2個,帶動7萬多人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飯、發上旅游財,9000余貧困群眾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
持續抓牢“四個保障”工作,深入實施教育扶貧、醫療保障、住房安全、安全飲水工作,強化政策兜底,鞏固脫貧成效。

在教育扶貧方面。投資14250萬元實施11個項目工程,新增校舍建筑面積32378平方米,新增學位1440個。落實學前教育資助政策,資助1170人58.5萬元。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學雜費和免費提供教科書政策,發放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13801人次712.2375萬元。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政策,劃撥資金2246.36萬元惠及27536人。普通高中建檔立卡戶免學費和助學金政策,免學費1023人次59.142萬元,發放助學金1472人264.975萬元。中職學生免學費和助學金政策,免學費2698人540.2萬元,發放助學金1868人373.6萬元。高中教育階段以上精準扶貧助學金政策,發放助學金995人152.58萬元,發放助學貸款1236人934.29萬元。
在醫療保障方面。累計投入6500萬余元,新建3家衛生院和2個安置點村衛生室,改擴建2家衛生院和15個村衛生室,實現全市90個行政村衛生室基本達到標準化建設。配齊藥品種類,衛生院配備藥品150種以上,村衛生室配備基本藥物80種以上或中藥飲片50種以上。今年共兌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農合參保資助296.53萬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動態參保率100%,辦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慢性病3626人,辦證率100%。為在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100%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市累計救治農村貧困人口罹患大病369人,救治醫療總費用431萬元,各級各類報銷410萬元,個人自付21萬元,個人自付比例僅4.9%。
在住房安全方面。持續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動態管理,實行月調度月分析月研判,今年5月以來整治農村老舊危房140戶,全面消除居住隱患。聚焦城鎮困難群體,下發了《赤水市城鎮困難群體安居工程解困工作實施方案》,集中開展全面摸排走訪,共排查出100戶城鎮困難群眾亟需解決住房安全問題,采用廉租房集中安置解決52戶困難群眾的安全住房問題,其余48戶通過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予以解決。全市建成易地扶貧搬遷管理服務中心14個,扶貧車間6個,兒童活動中心(四點半課堂)20個,就業服務中心17個;完成搬遷群眾戶籍遷移10722人、發放市民證3172張,占搬遷人口96.7%。將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服務工作納入主題教育重點整改任務,督促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五個體系,實現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能致富。
在安全飲水方面。全市統籌,調動片區水務站以及水管所,對全市鄉鎮(街道)展開農村飲水安全供水排查登記,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對排查出的1292戶貧困戶和4685戶非貧困戶的飲水問題已全面解決,累計完成農村飲水安全投資約1.7億元,建成農村供水工程2846處、小水窖1117處,覆蓋農村人口約26萬人,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
在政策兜底保障方面。全市兜底保障對象4681戶992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829戶5881人,特困供養786人,農村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2014年以來,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16888.65萬元,落實農村低保季節性糧食救助10027人,救助糧食638610斤,切實保障了農村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對988戶2737人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納入城市低保待遇,發放9881名搬遷群眾一次性生活救助1482.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