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鎖
摘 ?要:文章通過對雙鴨山東甕泉勘查區區域地層、構造、巖漿巖及勘查區地層、構造、巖漿巖、煤層、煤質特征的分析研究,總結了勘查區成礦地質特征,確定該區煤層屬低-中灰、中高-高熱值、特低硫、特低-低磷煤;并且屬于中高-高揮發份,中等-強粘結性的富油煤,煤種為1/3焦煤、氣煤。
關鍵詞:雙鴨山市;東甕泉勘查區;成礦地質特征
中圖分類號:P612 ?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35-0049-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regional stratigraphy, structure, magmatic rock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a, structure, magmatic rock, coal seam and coal quality in Shuangyashan Dongwengquan Exploration Are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uangyashan Dongwengquan exploration area.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coal seam in this area belongs to low-medium ash, medium-high calorific value, ultra-low sulfur and ultra-low phosphorus coal. And it belongs to medium-high volatile, medium-strong cohesive oil-rich coal, the type of coal is 1/3 of coking coal and gas coal.
Keywords: Shuangyashan City; Dongwengquan Exploration Area;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前言
東甕泉勘查區(以下簡稱本區)位于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境內,行政區劃屬雙鴨山農場李津圍子村、民富村等管轄。勘查區面積64.35km2。
本區北部為東保衛煤礦、七星煤礦、雙陽煤礦,礦區有佳富(福前)鐵路和礦區鐵路貫穿雙鴨山礦區,并經本區通過,區內交通以公路為主,交通較為便利。
1 區域地質
1.1 區域地層
本區位于雙鴨山盆地東部,地層系統主要為下元古界興東群大盤道組(Pt1dp),下白堊統城子河組(K1c)、穆棱組(K1m)及東山組(K1d),新近系船底山玄武巖(βN2c)及第四系(Q)。
1.2 區域構造
東甕泉普查區位于雙鴨山盆地的最東端,雙鴨山盆地是位于佳木斯地塊中部的一個早白堊紀陸相沉積為主的海陸交互型斷陷-坳陷含煤盆地,形態上為一近東西向弧形向斜盆地。
1.2.1 大地構造位置
佳木斯地塊是古生代以來的一個長期隆起區,基底主要是由上太古界麻山群、下元古界興東群及中元古界黑龍江群組成,是受歷次構造運動影響最小的一個穩定地塊,西起牡丹江斷裂,東至大河鎮斷裂,其南部邊緣自敦密斷裂以北的穆棱-牡丹江一帶起,北部延伸至俄羅斯布列亞地塊。
三疊紀晚期-侏羅紀早期,由于受亞洲板塊的北移與西伯利亞板塊聚合而重新活動,隨著亞洲板塊向西伯利亞板塊俯沖,表層發生褶皺,斷裂、隆起并發生有大規模的花崗巖侵入活動,侏羅紀晚期,亞洲板塊和西伯利亞板塊聚合,鄂霍茨克大洋封閉,曾使佳木斯地塊北部的東三江地區下陷成為陸表海及海灣。早白堊世,古太平洋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使這一地區再次活動,引起了更大規模的海侵,在佳木斯地塊上形成了一系的中、新生代斷坳盆地。雙鴨山盆地便是其中一個。
雙鴨山盆地構造位置是佳木斯隆起帶、樺南隆起帶之間的雙鴨山凹陷區,是中生代以來的斷陷-拗陷盆地,由近南北和近東西向展布的次級隆起帶、拗陷帶及東西向弧型構造組成。
盆地最東端為以三合為孤頂南凸的東西向弧形構造,勘查區位于該孤頂北側。
1.2.2 區域褶皺
雙鴨山盆地總體為一近東西向的弧形向斜構造,東西寬中部窄。其南緣被盆緣逆沖斷裂切割,受逆沖斷裂影響,盆地南部有走向東西的次級褶皺,形成了一個北淺南深北緩南陡的不對稱復向斜,向斜軸靠近南部邊緣。
向斜構造被斷裂切割抬升后保留不完整,僅在西或西南部表現相對突出,次級的背向斜發育于斷裂之間,背斜一般表現南翼緩、北翼較陡,向斜則相反,軸向一般近東西或南北向展布。
1.2.3 區域斷裂
盆內斷裂發育。盆地西部以北北東向及南北向正斷層為主,中部以南北向及北東向、北西向斷裂為主,東部以北東向及南北北西向斷裂為主,南部以近東西向逆沖斷裂為界。
主要斷裂:雙鴨山南部斷裂、新安南部斷裂、筆架山斷裂
1.3 區域巖漿巖
雙鴨山煤田巖漿活動主要表現為三期,即元古代巖漿侵入、燕山期巖漿活動及喜山期巖漿活動。元古代的巖漿活動形成的火成巖多構成煤系地層的基底。燕山期侵入體對煤系煤層有一定的影響。
2 勘查區地質
2.1 地層
勘查區內地層發育比較簡單,中生代含煤盆地中的地層自下而上分別為:下白堊統城子河組(K1c)、穆棱組(K1m)和東山組(K1d),上覆新生界蓋層為船底山玄武巖(βN2c)及第四系(Q),盆地基底為下元古界大盤道組(Pt1dp)。其中下白堊統城子河組(K1c)為本區含煤地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