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軍
(中國瑞林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31)
建筑物形狀各異,高低不同,功能也不盡相同,所以,建筑物的分類方法有許多種。首先從用途方面分類,大致可分為工業和民用建筑這兩類。而通過外部的高低可分為單層、多層、高層和超高層。根據建筑物所采用的材料劃分就有許多種了,常見的可分為混凝土結構、木結構、鋼結構和混合結構等。
1) 計算建筑結構的承載能力,建筑的設計首先要考慮它的承載能力,在對承載能力做好極限計算后,還要對該建筑的正常使用極限進行驗算,另外,對于一些承受著動力荷載的關鍵構件的疲勞強度計算也必不可少。通過嚴密的計算才能確保建筑的達標,質量得到了保障,工民建才能得到創新發展;2) 效應計算,對建筑結構的作用效應的發生也要有所估量,對結構進行分析后,對每一種效應進行計算,考慮可能出現的最不利組合,必要情況下,對設計加以調整,以達到最優效果;3) 做好相關抗震對策,我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地震危害程度,因此,設計師應依據各地區的地震威脅程度相應的設計出不同材質、不同高度的房屋建筑,以減少震后的人員和財產損失;4) 美化外觀,隨著社會保障的不斷深入,如今居住已經不會成為大多數人的問題,而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所以工民建結構設計也要注重外觀構造,在搞好質量,節約成本的基礎上,對建筑的外觀進行美化也需要一定的技術。
方案制定、結構分析、構建設計、繪制圖紙是工民建設計的四個基本流程。要想搞好工民建,必須從源頭開始搞好工程實施的每一步,讓建筑建造更加科學化。
工民建的設計方案主要是考慮該建筑設計是否可行,以及對它的規模、材料等方面進行初步計劃,并對其所耗費的資金進行估算。為了使方案更加可行,需要進行實地勘察,對項目地的地形、交通、地質狀況等進行仔細調查。通過對當地的調查研究合理設計修改方案,確保方案的有效實施。
設計好初步方案后,為了使建筑物的結構更加合理,要對結構進行細致分析。根據實地勘察數據對建筑物的樓層高度以及框架結構等做好分析,設計出最適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建筑需要的建筑物結構。為了更加專業、更加系統的分析。
對構件設計時,需要的是精確計算,它是工民建的硬件設計,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建筑物的荷載計算首當其沖,無論是內部荷載還是外部荷載都需要通過精確的研究設計,以此來確保該建筑物最基本的質量問題。基于此的構建設計也要準確依據它的數據來設計確定。在這二者基礎上詳細的計算出彎矩、拉力等測算值。設計人員必須仔細計算這幾種測算值,經過確認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如果在計算過程中發現有不合理的地方,一定要快速做出方案調整。
工民建順利完成依靠的是全體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而要切實搞好工民建,還必須抓好結構設計這個主要環節。發揮設計人員的重要作用,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首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對建筑設計具有深刻認識。其次也要有良好的團隊意識,龐大的建筑工程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實現,在這復雜的過程中少不了團隊合作協商,所以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提高設計人員的集體意識。
創新思維如今被全社會大力提倡,工民建同樣需要有所創新。在枯燥的數字計算和方案設計時依據客觀實際對工民建進行創新布局,改變以往千篇一律的設計,利用時尚的眼光打造新型建筑物。要想發展工民建,必須對傳統設計有所創新,在遵從科學性的基礎上,采用新工藝、新設計、新思想,走出墨守陳規的現狀,大膽實施建設。在控制預算的情況下,通過概念設計,建造出更加完善的建筑結構,要讓用戶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地質災害的發生保全建筑物的一大噩夢,特別是地震的發生,危害范圍廣,破壞性大。尤其是一些地震多發的地區,對當地的破壞更加嚴重。比如,我國2008 年的地震給四川及其周圍地區造成了巨大損失,剎那間,人們的美好家園成為了一片廢墟,不少家庭家破人亡。此外,對當地的經濟發展也造成了強烈沖擊。因此,建筑物的設計必須考慮防震,做到“小震不壞,中震不修,大震不倒”的原則,根據當地地質狀況合理選用建筑材料,為地質災害的預防做好堅實的后盾。減少地質災害對當地居民的危害,使歷史不再重演,共同創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
總之,為了迎來更美好的宜居生活,工民建必須做出改革創新。盡管工程越來越復雜,技術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我們仍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發揮全體人民的聰明才智,提高專業人員素質,為工民建的優化設計做出貢獻。在本著節約資金,保證質量的基礎上,使工民建結構設計得到優化。除此之外,還要嚴格地落實相關的規章制度,做好每一個環節的設計及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