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旺
(中盛弘宇建設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地基是在建筑下面承受壓力的土層,對建筑起支撐作用。地基的土層又分為巖土、碎石土、粉土、砂質土、黏性土。如果有需要還可以人工填土。從另一方面考慮,地基又分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是現成的,可以直接用的,不需要人為加工,比較省力。可是這對土壤的要求較高,而且要考慮地形與坡度,一般要在平原地區適用,不適用于坡度較大的地區或者濕地、沙地。除此之外,還要考慮上面建筑的噸位,一般荷載能力較小。還有一種是人工地基,顧名思義,就是經過人為加固的土層。這種人為加工改良的地基承受能力較強,可以根據實際建筑加固地基,不僅可以承受重量級建筑,而且可以應用到很多特殊地形中。調查顯示,全球平原面積較小,山地、丘陵占地面積大,我國更是如此,山地和丘陵地區占比超過一半以上,這些地區的坡度較大,土壤較為疏松,荷載能力較差。
基礎是建筑在地下面的承重結構,承擔著承受建筑重量和自身重量并把重量導向基礎的作用。基礎具體包括基坑、承臺、框架柱、地梁等。基礎根據不同的品質標志又分為很多種。按使用材料可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等;按埋藏深度又可分為不埋藏基礎、淺基礎、深基礎等;按承受力劃分又可分為剛性基礎、柔性基礎;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樁基礎、滿堂基礎等。高層建筑對下壓力大,需要選擇合適的基礎。如果剛性基礎不夠的話,應當選用柔性基礎,柔性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的材料,荷載能力大,可以用在土質較軟的地方。筏形基礎與地面接觸面積大,單位面積承受的重量較小,可以承受較大的重量,適用于高層建筑。適合高層建筑的還有箱形基礎和樁基礎。
由于高層建筑的特殊性,要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讓高層建筑地基基礎更加復雜。在地基基礎的設計上有很多要點,既要獲取外部土質、坡度等信息,還要獲取建筑上部結構質量的數據。高層建筑的地基設計的基本要求是要滿足地基的抗壓能力,要注意建筑的牢固性,不能左右搖晃或者上下沉降,還要考慮上浮水位的影響。另外,獲取的數據一定要精準。隨著現代測量技術的成熟,可以使用電子測量,還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適當的模擬測試,以便獲取更精準的數據,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地下室現在已經很普遍,尤其是在這種綜合性較強的大型高層建筑,地下室更是必不可少。其實地下室的設計不僅可以給高層建筑增加更多的活動空間,挖地下室還可以減少地基基礎所受到的壓力。地下室可以分擔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荷載壓力,并對地基產生補償作用。地下室在后期處理的時候,會對地下室周邊進行土壤回填。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固地基,增加地基的穩定程度。土回填密度越大,抗剪能力就越高,對基礎就更有保障。傳統的抗震技術是通過對地基的變形來實現對能量分散的。因為這是一種被動的防震,所以存在著很多不足。研究表明,地震時地基的有限活動可以減少地震的效果。因此可以采用軟墊式隔震和滑移式隔震的方式。增加建筑的橫向移動,減少地震對建筑的傷害。
因為高層建筑上部結構質量大,對地基的壓力自然就變大,所以,應該把高層建筑的地基埋得深一點,這樣可使地基的附加壓力減小,且地基深度修正也加大,可以提高地基的設計承載力,減少基礎的沉降量。加大地基地下埋深,還可以增加地基和周圍土層的摩擦力,減小建筑的晃動程度,提高穩定性。另外,考慮到建筑的經濟效益,要適度埋深。如果基礎埋得過深,會大大增加建筑成本,而且,對建筑的用處也不大;但是如果埋得過淺,就會降低高層建筑的安全程度,高層建筑就容易發生搖晃、側斜。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有地基荷載能力,穩定性充足的前提下適當埋深。
高層建筑在地基開挖前要做好地下水位的調查,減小地下水的影響。并且根據調查報告反饋的信息,按照建材的防水等級要求,對建筑做防水設計。在排地下水時,也要設定嚴格的標準,如果排水過多,就會導致下部結構對上層支撐力不夠,極易造成地表塌陷、建筑沉降。可如果抽水不夠,就有可能導致建筑進水,會導致基礎開裂。同時也需要對結構整體作抗浮設計,要提前做好抗浮驗算,分項系數要依據當地的標準取值,永久荷載何水浮力也要按照規定標準計算。實際操作中,如果高層建筑的基礎采用樁基礎且為一個整體,可以通過抗拔樁來解決問題。
高層建筑的設計非常重要。高層建筑的地基基礎設計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大工程,在很多方面上都需要注意,比如基礎結構的選擇,基礎建材的選擇,基礎的埋深程度,地基的處理,地下室的設計和周圍土層回填加固,建筑的抗震設計等。更重要的是注意實際中出現的問題,要保持建筑的穩定性,做好精確的計算,達到安全和經濟的雙贏。同時還要關注新產生的地基基礎技術,主動學習,降低高層建筑地基基礎的難度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