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章圣
(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安徽 蚌埠 233400)
第一,操作精度較高。人為因素導致的操作失誤一直是制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發展的瓶頸的,而人工智能技術下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基本無需人工操作,可以大幅減少人工失誤現象。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下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通過計算機調節相關參數與數據,可以實現工作過程全程監控,使工作可以完全按照既定流程進行,操作精度較高。第二,受外部因素干擾小。以往電氣工程控制在建模過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進而影響到技術的應用與系統的運行。人工智能技術下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可以有效地開展工作,可以及時排除外部干擾因素,獲得更為準確的數據,確保系統能夠正常運行[1]。第三,安全性能更高。人工智能技術下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可以實現自動化與智能化,因此故障發生率相對較低。倘若發生設備故障,人工智能網絡可以及時將故障信息進行反饋,有利于及時處理與分析故障,盡可能地避免類似故障再次發生。而傳統控制技術系統控制能力相對較差,故障處理時間較長,而且可能會產生二次傷害,安全性較低。第四,能源消耗量較低。以往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采用多重管理模式,一旦發生故障難以及時處理,能源、人力與物力資源消耗量較大,也增加了工業企業的運營成本。而人工智能技術下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對電纜變壓器等設備的依賴性較低,設備的運行效率也更高,資源消耗量較少。
第一,電氣控制方式中的應用。電氣自動控制系統控制環節較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員密切關注每一個控制環節,確保系統平穩運行。在這一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下的自動控制技術,例如專家系統等能夠使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調動其他子系統及時控制。整體看來,人工智能技術下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具有較為優秀的控制方式,可以減少系統故障。
第二,人工智能故障預處理的應用。近年來,我國電力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對電力企業的供電系統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為了保證電力的供應量,必須確保企業供電系統正常運行,也就是要在工作中積極預防與及時處理電力故障。從實際工作來看,大部分電氣企業對電力故障往往集中于事后處理,雖然可以多數故障在發現后可以短時間內得到解決,但仍對居民生活、企業運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人工智能技術下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能夠對故障的“前饋”進行控制,即事前故障控制。一旦發現問題,可以結合實際自處理,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系統運行的穩定性。目前,已經有部分電氣企業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電氣自動控制系統中,構建了系統故障自我處理系統,減少故障對整個系統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與資源消耗。在處理電力故障之前,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故障診斷,這需要掌握電氣工程自動控制系統的各項指標。電氣故障發生后,系統內的部分參數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人工智能技術下電氣自動控制技術可以較為準確地識別這些參數的變化,具有自主判斷、自主識別的能力,根據參數變化情況初步判斷電力故障類型,為后續的故障處理提供了有效的參考意見,提高了電力故障處理效率,能夠提高電氣工程的經濟效益。
第三,電氣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一般情況下,電氣產品設計后經過試用后,根據試用方所給出的建議再次對產品進行試驗與修改,這一方式會消耗大量的資源,而且工作效率相對較低。與此同時,倘若電氣產品設計人員專業水平不高也會影響最終結果,使電氣產品設計需要反復修改。人工智能技術下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應用于電氣產品設計中,可以采用并行設計流程,通過智能化的應用程序進行模擬,直接在計算機上進行修改,可以更為直觀地了解各項數據,減少試驗次數,降低產品設計成本,對于一些復雜的電氣產品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2]。
第四,在信息收集中的應用。將人工智能技術與電氣自動控制相結合,可以利用高度發達計算機網絡加快信息傳輸與分享,更好、更快地收集數據,提高信息數據的利用率。具體而言,通過系統傳感器對所需要的信息進行收集,將已搜集到的信息傳輸到處理系統中,之后系統會根據這些信息判斷系統運行情況。在這一過程中,只需要專業人員設定好相關程序后便可以實現數據采集、傳輸與處理全程自動化。
第五,人工智能終端體驗中的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下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可以在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進行的終端開發,電網系統中的數據在終端中可以查閱,提高使用者的體驗。電網企業開設人工智能終端極大地方便了電力用戶,用戶可以隨時在終端上查詢個人用電數據,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電力企業部分工作人員的壓力,而且企業也可以根據終端客戶用電量等數據對下月、下季度居民用電情況進行預測,及時做好相關措施。
人工智能技術下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安全性高、資源消耗少,目前已經在人工智能故障預處理、信息數據采集、電氣產品設計等領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然而,不可忽視的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技術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工作仍需要人工處理,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