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博
(中國華西工程設計建設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23)
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其路線設計會涉及大面積的土地、綠植和水源等環(huán)境因素,為了避免路線設計對這些環(huán)境因素造成破壞和影響,就需要相關設計人員在路線設計之前,對周圍環(huán)境進行全面的考察,以便能夠根據考察結果,制定出針對性的路線規(guī)劃設計方案,這樣才能在不影響公路正常運行性能的基礎上,最大化保護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而實現綠色環(huán)保的公路工程建設目標。
通常,在公路路線設計方案確定后,相關施工單位就會按照具體要求來引進各種機械設備,如:爆破設備、采石設備、挖掘設備、碾壓設備等,在實際施工時,這些機械設備很容易會給公路周邊的植被以及地形造成很大的損害,嚴重時,甚至還會破壞地表結構,降低土體抗蝕能力。另外,在山體隧道挖掘施工中,還會因為挖掘設備的運用而導致土表層脫落,若是處在雨水豐沛的季節(jié),則必定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情況的發(fā)生。
據相關調查分析,我國每年因公路工程建設而導致周邊植被大面積破壞的事件屢屢發(fā)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公路路線方案設計不合理所致,很多路線設計都必須從森林中穿過,這樣就會破壞部分山體結構,導致很多森林樹木受到砍伐。
公路工程在修建設計過程中,會涉及很多環(huán)節(jié)內容,由于其體積龐大、長度明顯,所以常常會導致周邊已經形成的完整的地域景觀被分割成多個細小的結構,這樣就會降低公路周邊景觀的完整性,影響廣大駕駛人員的視覺判斷,進而發(fā)生一些因為車輛操作失誤而導致的交通安全事故。
在對公路路線進行設計時,若是路線設計方案不合理,則必定會導致工程施工時,會占用較大面積的土地,這樣就會影響到周圍農田以及建筑物結構,進而給附近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帶來很多不利因素。另外,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相關施工單位還要對周圍所占土地的農戶安置問題和就業(yè)問題進行全面的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增加工程的建設成本,造成大量資金消耗現象的發(fā)生。因此,要想改善現狀,就要強化公路路線設計工作,樹立生態(tài)化的設計理念,并采取相應的施工保護措施。
在公路路線規(guī)劃設計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必須提前對公路沿線的土地資源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和分析,以便根據調查結果,結合當地的發(fā)展規(guī)劃方案來進行路線位置的確定,這樣才能確保公路路線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通常,礦山都是掩埋于地下深處,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給公路路線設計帶來很大難度。因此,在路線選擇之前,相關設計人員就要對周邊的礦產資源情況進行全面的考察和了解,盡可能保證路線設計方案會避開那些儲量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礦帶。但若是必須穿過礦區(qū),則要盡可能以開采價值較低的貧礦帶作為首選目標,并最大化縮短穿越距離,這樣才能在不影響公路正常使用的同時,對礦產資源進行全面保護。
在對公路路線進行選擇時,路線走向及高度設計最為關鍵,在實施開展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必須從多個方面去考慮問題,既要根據交通主干要道和人行通道的高度設計要求來確定公路路基高度,而且還要盡量避開城鎮(zhèn)、醫(yī)院以及名勝古跡等環(huán)境敏感區(qū)域,保證被交道路的路面高程高于原地面標高,并在一些高程偏低的路段設置相應的路面排水系統(tǒng),這樣才能避免在汛期時,因局部路段出現大量積水現象,而影響到正常的公路交通。
路線防護工程對于公路工程而言,不僅能夠很好的確保路基的穩(wěn)定性,而且還能最大化降低道路病害問題的發(fā)生幾率,保障廣大駕駛人員的行車安全性。同時,做好路線防護設計工作,還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土地資,尤其是沿溪線靠山體一側的公路路線,必須對公路兩側進行加固處理,并將路基和擋墻設計成一個環(huán)狀結構,這樣既可以減少因河道擺動而造成的洪水泛濫以及山坡失穩(wěn)等情況的發(fā)生,又能夠避免水土大量流失,為后續(xù)水土治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當公路路線必須穿過平原洼地以及灘地時,還要對地基含水率和壓縮性進行精準的分析和計算,以此為基礎,對地基進行相應的加固和防護處理,這樣才能避免地基沉降問題的發(fā)生,從根本上保障公路行車安全及運行穩(wěn)定性。
綜上所述,在當下公路工程路線設計過程中,很容易因為設計方案不合理,而對周邊土地資源、植被、山體、農田、建筑等環(huán)境因素造成一定的破壞和影響。因此,必須對公路路線規(guī)劃設計工作進行全面的優(yōu)化,不僅要對土地資源加以合理利用,對礦產資源進行全面保護,而且還要嚴格控制路線走向及高度,并做好路線防護設計工作,這樣才能確保公路路線設計的合理性和規(guī)范性,進而在維護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基礎上,最大化提高公路路線的行車安全和生態(tài)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