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波
(容海川城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晉城分公司,山西 晉城 048000)
我國人口數量位居世界首位,且仍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而此時城市供水面臨著非常緊張的狀況了。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只有不斷研究水資源的開發、再利用,才能從根源解決上述問題。現實中,設計人員要嚴格開展前期對用水量進行預測的工作,由于各區域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考察水質,然后再結合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用途的水科學合理地優化、分配水資源。市政排水系統的核心宗旨是“防洪排澇”,因此要根據所在城市的氣候、降水和排洪流域面積等因素制定方案,實現雨水收集和再利用,從而使執行的方案具有科學、合理性。
從當前市政給水管道設計工作開展市場環境可以看出,可供選擇的布置形式有兩種,即環狀管網設計與樹枝狀管網設計。環狀管網設計,需采用管狀回旋結構,即在管網主要干線上進行出入口的設計規劃,以為管狀系統內的水資源循環目標提供條件。此外,環狀管網設計,還可以減輕水管內部水錘所帶來的壓力影響,進而提高管網運行控制的安全性。但此設計布置方式,所需的管線較長,因此,造價成本較高。樹枝狀管網設計,顧名思義,就是以自然形態分布,一條干管分布大小不一的支管。然而,由于管網采用單向直通式設計,因此,支網與干網并不具備循環流動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因構造簡單,供水安全系數不高,可靠性差,運行使用過程,管線易出現故障,會導致下游管道斷水現象。為此,設計規劃人員應結合市政給水管道的建設要求與實際情況,來提高給水管網運行控制的科學有效性。
進行市政給水源的選擇時,應符合下列幾點要求:首先,保證水量、水質符合達標要求,符合國家的衛生要求和標準;其次,針對水資源缺乏的現象,應在城市中添加儲水設施,對天然降水進行儲存,并科學合理的將其利用;最后,如果城市給水水源選擇地下水,就要根據城市實際的儲水程度進行開采,保證開采總量小于現實中的用水量,避免開采過度,加重水資源緊缺的程度。但如果城市給水水源選擇地表水,要確保其在枯水期水源地總水量的90% 以上。
現在綠色節能環保理念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也越來越被應用廣泛。在市政給排水工程節能設計中要充分的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科學制定給排水體制,根據城市特點合理進行管網的布置,順應城市的發展要求,不斷學習、運用最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對污水、廢水循環使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在污水管道設計時,也要使用新型節能環保排水管材,節能環保排水管材不僅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自身重量較輕,更便于施工,而且具有使用壽命長,經濟性較好等特點,使管網運行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從而達到節能環保的效果。
市政給排水管道需要放置在溝槽之中,溝槽開挖會對市政給排水管道施工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并且也會影響到施工管道的使用壽命。在溝槽開挖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溝槽的開挖方法和溝槽斷面形式,目前主要采用人工開挖以及機械開挖兩種開挖方法,施工單位可以根據市政給排水管道施工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開挖方法。對于確定溝槽斷面形式而言,需要施工單位結合施工地點的土質類型以及市政給排水管道施工的規模等因素來確定溝槽開挖斷面形式,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溝槽的牢固性。
管線安裝施工要點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管道基礎施工技術要點和管線安裝施工技術要點。就管道基礎施工技術要點而言,施工人員首先要對高程樣板標高進行復核,進而保障標高的準確性,然后要結合市政給排水管道施工的具體要求對溝槽進行整改,進而提升溝槽的穩定性。最后要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并且要注重對混凝土的養護,進而為管道敷設順利進行做鋪墊。就管道安裝施工技術而言,施工單位首先要將管道下方到溝槽之中,可以采用人工下管或者機械下管。如果采用人工下管,要關注排管的順序,準確分辨管節插口與承口;在下管工作完成之后,還要對管道進行加固工作,確保施工管道的穩定。
當完成管道安放后對溝槽進行土方回填前要排空溝槽中的積水,確保溝槽的干燥,對于回填土則是在填充前要清除其中的碎磚、碎石、混凝土塊,施工材料殘渣、較大的固體垃圾等雜質,并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避免選用含水量過大的泥土或有機物、腐爛物等含量過高的土壤作為回填土,因為含水量、有機物和腐爛物含量過高會快速管材的腐蝕,大大縮短管材的使用壽命。填土第一次未壓實前的填鋪厚度要小于400mm,填土完成后的夯實操作要分階段進行,即在確認當前的厚度完全被夯密實之后再增加回填土繼續夯擊密實操作,分步夯實使得管頂的上方土壤密實度達到設計要求,即回填土的夯實度達到90%以上。最后,在給排水管道施工完成后一定要對管道進行嚴密性測試,確認管道是否存在裂縫、破洞等,防止在日后的工作中產生滲漏問題。一般采用閉水試驗法檢測管道狀況,檢測流程為按不同階段變換管內壓力范圍,觀察相應檢測階段的滲水、漏水情況(4~5 次),壓力同一數值保持20min。
市政給排水工程給城市發展中帶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確保其施工質量,應對工程規劃設計、管線施工給予高度重視,完善施工工藝,提升施工水準,確保工程的安全有序、高質高量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