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龍
(安徽呈龍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1)
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讓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隨之而來的資源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也成為了主要的影響因素。例如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的資源過度消耗成為了主要的制約因素,與建筑工程相關的其它污染也是社會環境總體污染的主要構成部分。因而,如何緩解并避免類似的問題,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是未來推廣的主流趨勢。
從細致管理的效果來看,綠色建筑施工質量管理過程中需要強化質量監督檢查方式,通過施工環節的不同工序銜接來實現規劃。在內部管理流程中也能實現對建筑物質量的嚴格要求。從方案開始立項時,通過材料選擇、設計、采購直至最終的項目運行,各個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都會參與到質量管理的過程當中,參與方在任務完成后也應該進行質量檢驗,了解其是否達到標準要求。與此同時下一階段的工作人員在結果復核后進行反饋修復,在確定無其它問題后按照流程繼續往下進行,避免因施工質量返工等嚴重浪費情況的出現,在源頭上實現綠色建筑的質量標準。
施工企業需要將質量管理活動延伸到質量價值鏈的整個過程當中,同時明確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從不同環節消除影響質量活動的因素。基于整個施工生產流程的主體角度來看,無論是設計單位還是材料工藝商的管理,都能成為確保設計方案合理性的基本要求。
我們按照精益思想進行綠色建筑施工管理當中,應該確保施工質量達到標準的基礎上實施活動識別,將一些增加價值的作業活動與無謂浪費的其它活動進行區分,減少一些缺乏價值的浪費行為來實現質量管理與建設工作。例如施工現場的各種污染狀況都具有潛在風險,我們在污染控制的環節中也能進行活動價值區分。當我們可以根據污染規模大小與周期進行分析評價時,就可以按照評價結果與影響因素進行切合實際情況的防控措施,確定具體的保護內容,包括噪音、粉塵、有毒有害物質、固體廢棄物、化學品等。此時一些與污染物防治工作不相關的內容就應該被重新規劃[1]。
綠色建筑施工階段管理與傳統施工管理的主要區別在于施工質量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同時實現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統一。雖然綠色建筑與傳統建筑都符合業主的需求,按照合同所約定的方式來強化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最終完成建筑產品的質量目標。而現階段的施工階段管理要點的主要差異在于循環經濟與低碳經濟理論管理的差異,更加關注建筑的節能價值,環保層面方面的質量水平在質量鏈控制的過程中進行質量管理。例如設計階段應該保障設計方案的節能、低碳等。所以,目前的綠色建筑施工階段管理是全方位的質量管理。
質量價值流分析結果可以為我們提供設計階段的主要方案,直至所有的施工方案都發展至竣工驗收與交付使用階段,涵蓋了建筑設計與施工生產的各個方面。當前的施工階段要以施工企業為核心,基于質量鏈層面進行規劃,協調好設計單位、供應商與施工企業方的整合管理,符合業主方的整體要求,減少各方主體傳遞時產生的不確定因素。綠色建筑施工環節中,方案設計、材料選擇等多個環節都可以實現綠色化,環保化,例如建材選擇等,這些不利因素的規避下,一方面可以后期的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則可以保障施工質量,讓建筑質量符合國家技術標準與業主的實際需求[2]。
對于建筑物來說,施工過程的管理主體是施工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建筑的質量成本和質量水平,在勞務環節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得到針對性控制。我們對于影響綠色施工的主要條件可以構件評價模型,了解當前施工質量問題管理的主要矛盾點,并且以信息反饋結果作為質量需求的參考條件,最終在質量體系的支持之下持續改進,讓所有人員都能參與到質量管理的環節之中。當然,實現完全的“零缺陷”難度較大,現有的建筑行業水平發展尚未達到這一層次,持續改進方法只能無限接近管理目標,而不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方案[3]。
很多時候施工質量問題的產生并不是初期的方案設計、材料選擇和施工作業環節問題,而是因為施工現場的規劃和管理出現了漏洞或矛盾。對此施工企業需要按照“6S”的管理辦法,從作業環境、人員調度、施工計劃調節等層面來確保質量生產過程的有序性和高效性。例如可以將工程劃分為不同的獨立模塊,將現場完成的作業統一在工廠之內進行流水制造,最終運輸到現場實現拼接。
綠色建筑施工管理的研究工作需要滿足建筑質量和安全的強制性標準,并更加重視建筑本身的節能環保水平,在質量鏈的基礎上展開質量管控。在未來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按照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選擇更多的影響因素展開系統化分析,進行影響因素評價,同時篩選出一些典型特征,判斷其對施工質量管控產生的不利情況,探討后續環節如何正確地約束企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