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摘要:詩詞是中華文明璀璨的結晶,凝聚著古代文人墨客高超的才藝智慧和思想精華,傳統詩詞的學習,只是進行釋義和簡析,讓學生理解詩人的胸臆和所處環境的興衰,但是戲劇表演中演繹出的詩詞,卻形成了另一個立體生動而充滿詩意的境界。
關鍵詞:古詩詞學習 ? 影視表演 ?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22-0136-02
一、傳統詩詞學習的現狀分析
我國是詩詞大國,唐宋元明清流傳至今的詩詞瑰寶形成燦爛的詩學寶庫。可以說從小我們就在接觸著詩詞學習,但是我們的學習往往停留在表層。詩詞有各種各樣的解讀,中國是詩詞大國,節奏語感都很重要,這構成了很大一部分的詩詞都具有非常濃郁的情感表達以及人格精神的塑造。可以說詩詞在我們國家是一個巨大的審美寶庫、文化殿堂。但是,我們面對寶藏,卻無法真正的發掘其更加珍貴的價值,這可以說是一種遺憾。
二、影視表演賦予詩詞新生命
對于戲劇影視表演專業的同學而言,學習古詩詞,吟誦古詩詞,表現古詩詞,對詩詞的解讀跟其他專業的同學不一樣,我們更希望確立形象感,這樣詩詞的意蘊才能給人以審美的享受,我們希望找到詩詞立體呈現的舞臺形象和立體形象。要讓觀眾覺得好看,僅僅會朗讀、會背誦、會吟誦已經遠遠不夠,能夠吸引觀眾到劇場來看,就是要看演員如何用藝術方式演繹,滿足觀眾的審美期待。希望觀眾感受到古典文人的氣質、現代年輕人的追憶和緬懷,讓觀眾覺得,詩詞還可以這樣模擬、演繹,用新的語言來體現另一種語言。
三、影視表演下的詩詞案例解析
今年五月,筆者所在的科接到了《春花秋月》——李煜經典詩詞演繹會的任務。大家都知道從政治角度來說,李煜不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君王;但從文學角度來講,李煜是位非常出色的文學家。在李煜當皇帝時期,國家只存活了39年。國家的動亂很容易產生傷感,很多人在提及李煜詩詞的時候,更多看到的是悲歡離合,但本質上還有對國家的感受。所以,在討論腳本的時候,主題側重對“國”的情感——愛國、思國、追憶、真情。沒有真情是無法追憶的,沒有思念是無法愛的,有愛才有思,有憶才有情。這個主題不是小橋流水,是大的民族情懷,是山水家園人性親情。
整部劇一開始,讓同學們身著生活服裝以剪影方式在公園松散游走晨練。背景影像是南京的現代都市風景。當學生念完一遍之后,背景影像變換成古典南京的圖像。這個情景結合詩詞意境,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和視覺沖擊性,觀眾可以通過演繹,回到當時詩人所處環境,感受詩人心理變化,這對于詩詞理解來說尤為珍貴。
此時,又有一部分少年男女身著古典服裝走上來,現代與古典少年人形成交錯聲音,他們反復地、此起彼伏地低吟著經典詞句“春花秋月何時了”,由低到高,由弱到強。以練聲的方式反復吟誦,是歷練也是沉淀,引出現代到古代作為詞人的情懷。這時候,觀眾可以通過演繹感覺表演賦予詩詞的另一番生命,這是獨特的展示方式,觀眾可以在演員繪聲繪色的演繹下感慨時間飛逝,青春美好,生命可貴。當吟誦達到最強音時,眾人定格,舞臺旁的古琴聲驟然奏響,背景影像變換成古代南唐,略顯凄清氣氛。一束追光打在緩步走上來南唐后主李煜,他一襲長衫,憂郁而悲愴。由20個男女少年組成的“歌隊”(一個現代一個古代結成一對),在幽暗的舞臺上緩慢穿梭,歌隊逐步將李煜團團圍住,形成人體囚牢,無論李煜向任意方向行走,都被歌隊“攔截”。所有人都圍困李煜,這是歷史的重現,是兵力的圍困,是情感的圍困。在圍困跟情感之間的糾結。這不一定跟過去完全還原,它是一種寫意的表達,也是一種審美的需求。
關于劇中人物設置,均仔細考量了詩詞背景,力爭把每一個細節場景都賦予在表演之中,通過完整再現,來演繹真實詩境,從而體現出表演的專業性。此劇所設置的人物形象,有戰士、有押解官兵,有李煜的父王、母后、馮延巳等眾多人物形象。在演繹的過程中,我們跟學生強調更多的是“演繹”。要讓學生去接近人物,去以扮演這個人物的形象進行吟誦詩詞。演出非常成功,在場的觀眾給予了同學最真誠和熱烈的掌聲。
四、劇本案例分析
(一)開場
幕啟,一群少年男女一部分身著生活服裝以剪影方式在公園松散游走晨練。背景影像是南京的現代都市風景。
等到念完一遍之后,背景影像變換成古典南京的圖像,此時,又有一部分少年男女身著古典服裝走上來,現代與古典少年人形成交錯聲音,他們反復地、此起彼伏地低吟著經典詞句“春花秋月何時了”,由低到高,由弱到強。
當吟誦達到最強音時,眾人定格,古琴聲驟然奏響,背景影像變換成古代南唐,略顯凄清氣氛。
定位光:舞臺一角,出現一個古琴手,撫琴思古。【古琴曲《流水》】
在舞臺正中,一束追光打在緩步走上來南唐后主李煜(擬開源)——他一襲長衫,憂郁而悲愴。由20個男女少年組成的“歌隊”(一個現代一個古代結成一對),在幽暗的舞臺上緩慢穿梭,歌隊逐步將李煜團團圍住,形成人體囚牢,無論李煜向任意方向行走,都被歌隊“攔截”。
古琴聲緩急輕重地演奏著,猶如李煜此起彼伏的心境。他輕聲吟誦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古琴伴奏,歌隊伴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當李煜開始吟誦時,歌隊開始散開,形體動作配合詞意而作。】
(二)破陣子
【承接上場結尾,京胡與樂隊合奏版《夜深沉》漸起】
伴隨著《夜深沉》的前奏鼓聲,歌隊引身退場,李煜被上場的手持棍仗的黑衣人所震驚——黑衣人兩排對立而行的隊列從舞臺兩側出現。漸漸地,李煜被黑衣人押解在棍仗中間行走。而舞臺另一邊,隨著《夜深沉》的京胡旋律進入,一位京劇扮相的李煜走上場。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在歷史中的押解,情不自禁慨嘆而誦(韻白,佩劍)——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應天長》
【注:音樂延續上一場。】
老王后似乎感到什么,站起身,循聲走近李煜的“囚牢”吟誦《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
老王后——
《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
老王后: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
新王后:重簾靜,層樓迥,惆悵落花風不定。
李煜: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
李璟: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
《謁金門》
【注:歌隊在上一場換漢服。】
歌隊著漢服穿行在街道,若干男女在河邊嬉戲、逗鳥。
詞人馮延巳(天楚/耀偉)看著百姓歡樂,聊慰詞人的情懷。
賈茹以民間少女先朗誦這首詞。馮延巳目睹而感。
馮延巳開始吟誦——
《謁金門》
【注:音樂,譚盾《孤獨的等待》】
賈茹: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ruó]紅杏蕊。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馮延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ruó]紅杏蕊。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女生: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ruó]紅杏蕊。
男生:斗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
女生: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馮延巳: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五、戲劇影視結合詩詞演繹的實踐啟示
通過表演與詩詞學習相結合的實踐歷練,我們發現了一些啟示,這也能夠對今后教學工作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1.對于古詩詞的教學一定要夯實基礎。古詩詞吟誦節拍兒、三字尾的韻律、入聲字、韻腳字等基礎知識必須夯實,因為這些都是古詩詞區分現代漢語的重要部分。
2.進一步加強學生在規定情境下語言的表述,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將情景融入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
3.文化底蘊的浸潤和熏陶是表現好古詩詞的內部素養,在學習表演的同時,要進一步了解詩詞所處時代背景,文化背景,人物背景等。
4.與其他專業的交融性,本劇中,我們邀請了音樂專業的同學進行古琴現場演奏,京劇專業的同學舞臺上的武功技巧展示和念白,為整部劇作增色不少,同時更加讓學生理解舞臺藝術是門綜合藝術。
5.多多加強舞臺實踐。每一次的實踐演出都會給學生帶來新的感受,每一次的任務的完成學生的專業能力都將會有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