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穎
很多藥食兩用的食品以杏為名,這些“杏”品種各異,毒性也不同。
杏仁因其獨特的氣味、豐富的營養,成為人們日常食用的堅果之一。但杏仁品種很多,容易讓人分不清。
苦杏仁? 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山杏、杏等的成熟種子。中醫認為,杏仁味苦,性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上能化痰濁、平咳喘,下能潤腸燥、通大便,適用于痰多咳喘、便秘等癥。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可分解為苯甲醛和氫氰酸。氫氰酸是止咳的主要成分,也是主要的毒性成分,小量可以鎮咳,過量則會抑制呼吸中樞。服用苦杏仁每次以3~9克為宜,絕不可過量,老人和小兒還要酌情減量。

甜杏仁? 苦杏仁口感不好,而且有一定毒性,所以現在人們食用的杏仁多為甜杏仁。甜杏仁是山杏或杏栽培變種的成熟種子,屬于仁用杏,味甘甜,含油量大于苦杏仁,所含的苦杏仁苷比苦杏仁少,或者不含苦杏仁苷,所以毒性比苦杏仁小得多,相對安全。但有的品種還是含有少量苦杏仁苷,因此也不宜一次多食。甜杏仁有一定的止咳和潤腸作用,藥力緩和,滋潤之性較佳,適用于肺虛久咳或津傷便秘等癥。
桃仁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種子,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作用。和杏仁一樣,桃仁中也含有少量苦杏仁苷,所以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應注意不能過量服用,以免中毒。好在桃仁平時并不作為主要食品應用,危險性相對較小。
另有扁桃仁,其實它不是桃仁,而是杏仁的一種,又稱大杏仁、巴旦杏。味甘甜,與甜杏仁性質相似。
白果又稱銀杏,因其傳統的營養保健作用而為人們所喜愛。雖然名為“銀杏”,但與杏并無關系,為銀杏科銀杏的成熟種子。白果能斂肺定喘、止帶固精,用于咳喘痰嗽、帶下、尿頻、遺尿等。白果應用不當也會中毒,因為它含有少量氰苷,在一定條件下可分解為毒性很強的氫氰酸,一般以綠色的胚芽部分毒性最大。因此,白果不可多食,尤其不可生食,以防中毒;特別是兒童及老年人,體質愈弱,中毒后死亡率愈高。好在白果的毒性成分能溶于水,加熱可被破壞。若作為食品,白果應去種皮、胚芽,浸泡半天以上,烹熟后食。對于成年人來說,一般一天食用不要超過10粒,而孩子則不宜超過5粒。此外,有實邪者忌食白果,容易出血和身體虛寒者也不宜食用。
提起“參”,大家肯定會想到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說到“參”有什么作用,人們一定會說“補”。那么,“參”一定能補嗎?多補對身體一定有益嗎?

以參為名的中藥很多,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的確有補益作用,主要以補氣為主,但并不是所有的“參”都能補益。例如:苦參,味極苦,主要作用是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脾胃虛寒、陰虛津傷者不宜服用;玄參,性寒涼,有清熱涼血、解毒散結、滋陰降火的作用,脾胃虛弱、大便溏瀉者不宜服用;丹參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涼血消癰,主要用于瘀血病證,孕婦慎用。
許多參的確有補益作用,但過補、誤補也會傷人。例如,人參性微溫,具有補氣作用,但一般不用于實證、熱證,如感冒發熱、高血壓屬肝陽上亢、咳嗽痰多色黃、濕熱壅滯之水腫瀉痢等患者,均不宜服用。長期大量服用人參還會導致人參濫用綜合征,出現血壓升高、欣快感、煩躁、體溫升高、出血、水腫等。因此,人參雖然是補益之品,但亦不可過量服食,否則也會發生毒副作用。正如《醫法圓通》中說:“病之當服,附子、大黃、砒霜,皆是至寶;病不當服,參、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
廚房的調味品里有很多中藥的身影,如小茴香、八角茴香、桂皮、花椒、丁香等。這些調味品具有特殊氣味,成為人們烹飪時的佐料。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的樹皮,作為調味品應用時稱桂皮。肉桂性熱,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可用于腎陽虛證、寒凝疼痛等。有畏寒肢冷、脘腹冷痛、痛經等癥狀者,可以直接以肉桂用沸水泡服。但需注意,肉桂熱性較強,一般用量宜小,以1~3克為宜。因其容易動血,故血熱出血、月經過多者不宜服用,孕婦也不宜應用。
喜愛麻辣燙的朋友一定對“麻”這種感覺回味無窮,那就是花椒的味道。花椒為蕓香科青椒或花椒的成熟果皮,以四川產者為佳,故又名蜀椒、川椒,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作用,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外用治療皮膚濕疹瘙癢。正品花椒應該是開口、不含種子的。古人說:“花椒閉口者殺人。”一是因為其果實沒有成熟,二是因為里面含有種子。花椒的種子中藥稱椒目,藥性更強,本草文獻記載有小毒。花椒性溫熱,所以陰虛火旺者禁服,孕婦也不能多食。此外,在古代文獻中,花椒內服還可以回乳,故哺乳期的婦女不宜多食花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