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清和
中國傳媒大學培養了大量黨和國家所需要的、能夠應對未來媒體挑戰、馳騁于國際舞臺的優秀傳媒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知名學府”。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弘道崇德 經世致用
學校坐落于北京古運河畔,地處首都功能核心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間,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辦學65年來,學校秉承“立德、敬業、博學、競先”的校訓,以培養“弘道崇德、經世致用”的傳媒人為己任,培養了大量黨和國家所需要的、能夠應對未來媒體挑戰、馳騁于國際舞臺的優秀傳媒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及傳媒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知名學府”。
進入新時代,學校勵精圖治,以系統化思維改革創新,以全新理念對學校進行戰略性綜合布局,統籌推進。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科學定位、內涵發展、特色辦學,以管理質量、教育質量、工程質量“三質量”提升為統領,實施一流生源、一流師資、一流課程、一流教材、一流畢業生教育質量“五個一工程”,聚焦馬克思主義鑄魂、愛國情懷強基、人文素養修身、國際視野拓界、特色項目托舉、未來媒體創新“六個維度”,傳承弘揚“忠誠、自信、包容、競先”中傳文化基因,全面提升辦學水平。
行業特色 平臺支撐
學校堅持“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學科建設思路,充分發揮傳媒領域學科特色和綜合優勢,形成了多學科融合滲透、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學科體系。學校擁有《現代傳播》《現代出版》《中國新聞傳播研究》三本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刊物和《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音樂傳播》《媒介》《大戲劇論壇》等學術刊物,以及記錄中國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為學校的雙一流學科建設和科研進步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撐。
學校與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2009年學校發起成立了“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盟”,27個國家和地區的67所知名傳媒高校加入聯盟。學校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建有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臺。
中傳之聲 朗讀者們


中國傳媒大學的行業特色鮮明,校園內也隨處可見各個專業的同學大顯身手。每天清晨六點半,當中國傳媒大學的第一縷陽光剛剛灑下,表演專業的同學們就已經在體育場出早功了。第一招:熱身運動,繞操場慢跑一圈,讓自己的身體得到充分預熱;第二招:口腔梳洗,讓自己的嘴巴從睡眠狀態里醒過來:第三招:氣息練習,通過呼吸不同的長短快慢以達到控制氣息的效果,如:吸氣四拍,吐氣四個八拍,在大段的臺詞中找到幾個固定的換氣口,在換氣的時候盡量不讓其他人察覺;第四招:發聲練習,把自己的臺詞站著、跳著、跑著說出來,再結合形體課的內容在運動的過程中說臺詞。
四招過后,一套早功完成。日積月累之下,同學們的早功如行云流水,專業的學習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最大的感覺就是臺詞更加清晰了,穿透力也更加好了。”表演專業的同學說,“每天早晨一醒來,就像是演員一天的自我修煉又開始了,這關系到我們臺詞的專業課,所以大家都很認真地去對待。”
七點剛到,鋼琴湖旁就已經有外院的同學來晨讀了,規矩公式化的德語、豪放性感的西班牙語、地道溫柔的英語,再配上清晨清脆的鳥啼、瀠洄的水光,走在鋼琴湖邊,可以聽到世界的聲音。
七點二十的核桃林里,聚集的是國際新聞專業的同學們,他們人手一本《英語語音與播音教程》,在核桃林間或吟詩作賦、或慷慨陳詞、或評述天下大事。“書法練習有句話叫有三天不練手生,早讀也是三天不練就口生。”同學們發現,通過早讀的不斷練習,自己的發音可以越來越接近本土發音。同時他們認為,“早讀的意義在于早起,早起的意義在于早睡,早睡的意義在于身體好。早讀能給我們一個比較規律的生活節奏。”
學生至上 海底撈大學
很多學生說,中國傳媒大學可能是中國幸福指數最高的學府,被冠以“海底撈大學”的美稱。確實,學校十分會為學生著想。女同學晚自習回寢室,路上怕黑,學校就在校內和中藍公寓之間修建了一座天橋;女多男少,女廁不夠用,學校直接把部分男廁所改成了女廁:“雙十一”想購物,全校不斷電支持網購;畢業生進學校不方便查證,學校為畢業生統一發放電子校友卡……
如此“慣”學生自然也“慣”出了不少傳統,例如“哄臺”。在中國傳媒大學,不論領導、明星還是知名主持人,只要是站在舞臺上,學生就只看實力。實力不夠,留給舞臺的就是鋪天蓋地的噓聲。以至于北京高校之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你能在傳媒大學的舞臺上站一分鐘,你就能在人民大會堂站上一個小時!多登一登中國傳媒大學的舞臺,保證臺風會越來越穩。多年來,從校園走出去的那些明星主持人。知名媒體人都深知這一點。
(編輯 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