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組織、人社等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衛生健康局緊緊圍繞“健康大武口”建設總體要求,深入落實自治區、石嘴山市及大武口區有關人才政策和部署,不斷健全衛生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一、強化教育培訓,提高衛生隊伍綜合能力
(一)抓繼續教育
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學歷教育,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成人高等教育機構舉辦的醫學類、相關醫學類和藥學類專業的學歷教育,鼓勵鄉村醫生接受醫學學歷教育,提升理論水平。今年,星海鎮中心衛生院3名醫務人員取得了寧夏廣播電視大學護理本科學歷,8名醫務人員正在參加寧夏醫學院、寧夏廣播電視大學護理專升本學習。
(二)抓業務培訓
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確定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和星海鎮中心衛生院為培訓機構,負責對大武口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類17人進行培訓,采取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脫產臨床實踐進修、專項技能短期培訓等形式,重點強化全科醫學理念,提高基層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危急重癥病人急救、常見癥狀的鑒別診斷和處置等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健康管理、康復、公共衛生等服務能力。
二、拓展培養渠道,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
(一)開展全科醫生培養
制定了《改革完善大武口區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實施方案》,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基本建立適應全科醫學人才發展的激勵機制,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顯著提高,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截至目前,轄區共有全科醫生51人,其中基層醫療機構46人,7家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配置達到標準。正在參加自治區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1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2人,“基層之光”人才培養1名。
(二)落實“千名醫生下基層”活動
按照自治區“千名醫師下基層”對口支援活動統一要求,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石嘴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等上級醫療機構共選派53名中級以上職稱專家,全部脫產支援大武口區1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時間至少半年以上,下基層醫師通過開展診療服務、一對一帶教、參與家庭醫生簽約、培訓講座等形式,幫扶基層醫務人員提高業務水平,有效解決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弱、人才缺乏的實際問題。
(三)充分發揮醫聯體帶動作用
推進醫聯體建設,整合自治區、市級醫療衛生資源,與19家基層醫療機構簽訂醫聯體合作協議,組建3個醫聯體,打通人才、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渠道。寧夏第五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與星海鎮中心衛生院建成示范型縣鄉醫療聯合體,醫院選派心腦血管、呼吸等科室20余名專家輪流到鄉鎮衛生院,開展醫療服務并指導衛生院開展耳穴治療、放血治療等7項新技術。截至目前,醫聯體牽頭醫院共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派出專業技術人員48人次,開展健康講座26次,基層醫務人員赴上級醫院學習進修37人次,極大提高了基層醫務人員的綜合服務能力。
三、重實績重貢獻,推動基層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結合大武口區衛生行業重技術、重人才的特點,不斷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重實績、重貢獻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使收入分配向重點科室及高級專家傾斜,調動基層衛生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障了基層衛生技術人才不再外流。
2017年制定下發《大武口區關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試行)》,2018年與財政、人社兩部門聯合制定下發《關于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增量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的通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允許”的重要指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按照財務制度規定在核定的收支結余中提取獎勵性績效工資,統籌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不低于收支結余50%提取。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績效工資原則上分別不低于專業技術人員最高績效工資的90%、80%,或班子成員平均數不超過單位職工平均數的3倍,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制定績效考核分配方案,報人社、財政部門審批后執行發放。(慕碧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