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曉強
一頭金發,口無遮攔,英國現任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一進入公眾視野,人們便驚呼,這分明是英國版的特朗普!與英國傳統政治家的精英觀感相比,這位英國首相著實具有鮮明的特色,他行事不羈、語言幽默、儀態搞笑,政治立場也頗顯極端,因此外媒頻頻用不乏辛辣的標題諷刺他為 “金毛怪咖”“失態大王”。
2012年,時任倫敦市長的約翰遜認為自己當選首相的幾率和被飛盤擊中身亡的概率差不多。然而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么味道,7年之后,他真的成了唐寧街10號的新主人,人們對他的關注也隨之持續升溫。
意料之中的首相
雖然被稱為英國特朗普,但與特朗普兩年多前當選總統時被視為美國政壇的黑天鵝相比,約翰遜成為英國新首相多少還是意料之中的。
近年來,西方國家經濟因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陷入了長期的滯脹階段。失業率增加、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復雜多樣。根據經合組織(OECD)2017年的一份報告,20世紀80年代,其成員國中最富有的10%的人口收入是最貧窮的10%的人口平均收入的8倍,而今天,這一差距擴大到了10.5倍。幾十年來,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后,除了比利時、法國和希臘這3個國家之外,其他歐洲國家的基尼系數無一例外均呈現出上升趨勢。傳統的西方政治家在應對諸如此類民生問題時手段乏力,效果不夠明顯,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才有特朗普這樣的非典型政治精英躋身上位。英國國內亦因貧富差距的持續增大,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加之民眾和黨內對陷入僵局的脫歐的惱怒,大家期待出現新形象、新面孔帶領英國走出困境。
在這種背景下,約翰遜自然容易勝出。
與傳統政治家的高大上相比,在外在形象上,約翰遜讓大家感覺很接地氣。跟女友打架引來警察,在慶祝英國奪得倫敦奧運會首枚金牌時被卡在了滑索上,這些都成為他的趣事。“我投給鮑里斯,因為他很好笑,是個好玩的人。”他的支持者如是說。
約翰遜過往的政績和執政形象也為他贏得了一定的選票。2008年,約翰遜競選倫敦市長,當時他的宣言是:“選保守黨市長,會讓你妻子的胸脯更大,你抽獎贏輛轎車的概率也會增加。”這樣的政治家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約翰遜以高票當選倫敦市長。任職倫敦市長期間,他致力于改善民生,包括減少青少年犯罪、改善交通擁堵、增加住房供應等,這些都為他的后續政治生涯積累了資本。
尤其重要的因素是他在脫歐問題上的決絕和堅定。前任首相特蕾莎·梅任期內致力于實現英國脫歐,雖然鞠躬盡瘁,但脫歐事宜進展遲緩久拖不決,加之在維護所屬黨派利益上也缺乏智謀,最終凄涼下臺,也令三年脫歐談判終陷久拖不決的“脫歐”泥沼,導致英國民眾和社會普遍對目前進退維谷的僵局耗盡耐心,希望早日了結。約翰遜的競爭對手,行事中規中矩、主張協議脫歐的亨特則被稱為“穿褲子的梅”,盡管他有著更好的人格操守、政治經驗和職業能力,但因人們恐其再蹈梅式“久脫不走”的覆轍,并不被黨內看好。而約翰遜一貫的強硬“脫歐”派的標簽、不惜無協議硬“脫歐”的主張和張揚敢為的行事風格迎合了大家的心理。備受脫歐煎熬的英國人民迫切需要盡快步入正軌,確保國家政策上的確定性。
此外,此次選舉的性質也使約翰遜較易接任首相。此次選舉并非全英大選,而是由占總人口0.25%的16萬保守黨黨員推舉新黨首,由其自動接任首相。因此,約翰遜的當選較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保守黨的黨派利益。從保守黨的黨員構成來看,具有年齡偏大(45歲以上占72%)、社會階層(中產以上占86%)和收入高(5%黨員年收入超過10萬英鎊)、男性多(70%以上)的特點,這些人對歐盟的抵觸和厭惡情緒由來已久,他們選擇約翰遜,是希望他能帶領英國脫歐,哪怕沒有協議。此外,選舉約翰遜是看中其在民眾中廣泛的號召力,以阻止左傾的工黨黨魁科爾賓執政,若科爾賓執政勢必會實施加稅和國有化等政策,而這些政策恰是中產富裕階層和高收入者的噩夢。
不尋常的前半生
一如其與眾不同的形象風格,鮑里斯·約翰遜的前半生也不同尋常,看點頗多,著實引人注目。
1964年6月19日出生的約翰遜擁有顯赫的家世,父親斯坦利是英國保守黨資深成員,母親夏洛特是牛津大學英語系的高才生,外祖父是歐洲委員會的高級官員,甚至據傳他跟卡梅倫也有著遠親堂兄弟的親戚關系。約翰遜的人生之路并沒有因為家庭的顯赫就順風順水。他從出生起就患有耳疾,直到8歲時才有所好轉。小時候的約翰遜因父親的工作原因隨家人數度輾轉于美國和歐洲之間,父母關系的不和,異鄉的陌生生活,加之先天的聽力障礙,讓約翰遜顯得特別膽小,有時候甚至有些怯懦和自閉。
約翰遜的生活因兩所名校而逐漸改變。1979年,他被送到了以軍事化管理著稱的伊頓公學。在這里,他逐漸樂觀開朗起來,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1983年,約翰遜成功考入牛津大學,由此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機:他積極參加各類社團,參與各種辯論和競選活動,還當上了被稱為“政治家搖籃”的牛津辯論社主席。良好的家庭出身和教育背景為其以后步入仕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7年約翰遜大學畢業,在父親的幫助下來到《泰晤士報》擔任記者,初為記者的道路是曲折的。編輯對約翰遜的稿子甚是不滿,稱他根本就不懂報道。面對批評,約翰遜越發不自信了,終因編造了一句引語引起了大麻煩而被解雇。然而,生活給你關上一道門,必將為你打開一扇窗。被《泰晤士報》定性為一無是處的約翰遜卻被《每日電訊報》的主編馬克思·哈斯廷斯所欣賞。約翰遜被派往布魯塞爾,在那里他干得風生水起。約翰遜以犀利、諷刺的文風迅速積累了一批中產階級忠實讀者,他在該報寫專欄一年可以賺到25萬英鎊的薪水。他的新聞事業蒸蒸日上,專欄文集也成了暢銷書,約翰遜儼然成了新聞傳媒界閃亮的明星。這段經歷讓他深諳媒體和公眾的心理,善于迎合他們,為其以后的從政生涯助力不少。
心高氣傲的約翰遜并沒有止步于新聞界。2001年,36歲的他選擇踏入政界,作為保守黨的候選人,代表英國南部亨里郡進入了英國議會。
2008年,約翰遜迎來政治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競選倫敦市長,最終贏得了此前由工黨長期把持的倫敦市長一職,并連任到2016年5月。主政倫敦是約翰遜政治生涯的亮眼時刻,他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頂著一頭躁動的金發,跑遍全球宣傳倫敦;著力改善倫敦公共交通,升級了如今已成為城市標志的紅色雙層公交車;極力推廣自行車出行,經常自己背著包騎車上下班;為宣傳倫敦奧運會,披掛上陣玩高空特技……他的政績至今仍在影響倫敦乃至英國。他推出的街頭自行車租賃項目被稱作“鮑里斯自行車”,一些人甚至把倫敦奧運會稱作“鮑里斯奧運會”。
2016年6月,約翰遜被首相特雷莎·梅任命為外交大臣,2018年7月辭職。約翰遜政績可圈可點,也將個人形象發揮到了極致,人們對他有著正反兩極的評價,這樣的約翰遜在英國政治圈顯得十分另類。他如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樣常常口無遮攔、出言不遜,得罪了美國的奧巴馬、希拉里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等知名人物,但他同時也具有較強的個人感召力和個人魅力。據記者稱,在保守黨年會上,每次約翰遜的演講都是入場排隊人最多、等待時間最久、現場氣氛最熱烈的。
堅定的脫歐派
脫歐是當前英國政治面臨的最大難題。自2016年6月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以來,這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被這一道政治難題折磨得筋疲力盡,政見的對立,共識的難成儼然讓人們感受到整個社會的撕裂。難怪日前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后悔當初舉行脫歐公投,對英國現在所處狀態感到抱歉,認為自己對這一切有責任。英國民眾翹首期盼盡快讓這個國家走出脫歐泥潭。在這種形勢下,約翰遜以果敢和決絕宣稱一定要在今年10月31日前脫歐。
早在2016年,約翰遜就投身脫歐陣營,旗幟鮮明地主張英國必須離開歐盟。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約翰遜當時在演說中宣稱身為歐盟成員的英國每周要向歐盟支付3.5億英鎊,激起不少英國人對歐盟的強烈不滿,此舉被指誤導公眾。出任外交大臣后,他繼續提倡強硬脫歐,反對特蕾莎·梅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并以辭職表明立場。
約翰遜上任伊始就以決絕之心強力推動脫歐。他說自己“寧愿死在一條溝里”,也不要向歐盟提出推遲脫歐的請求,為了防止議會在脫歐事務上的阻撓,他甚至破天荒地讓英國女王同意議會從9月9日休會至10月14日。然而天不遂人愿,英國最高法院24日裁定,休會的做法違法,原因是在脫歐的關鍵時期“阻止議會履行職責”。議會于25日起復會。
裁決后不久,工黨領袖科爾賓立即召開工黨會議,發表了簡短聲明,要求約翰遜趕快辭職。作為最大的反對黨,工黨發聲后不久,蘇格蘭民族黨、英國脫歐黨、綠黨也紛紛要求約翰遜辭職。反對派認為,約翰遜欺騙了英國女王,使其同意關閉議會,目的只不過是躲避議會對其脫歐計劃的審查。自上任以來,約翰遜就將脫歐作為其最重要的施政目標和工作重心,已在此問題上被弄得焦頭爛額,此次最高法院的判決對其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遠在紐約的約翰遜,聽到裁決結果后當即表態:不同意但尊重最高法院裁定,同時表示自己拒絕辭職。
在諸多重要問題上,約翰遜同議會有著很大的分歧,議會的重新召開顯然會嚴重影響約翰遜的脫歐計劃。目前在議會里,約翰遜所屬的保守黨失去了絕對多數席位,形勢不容樂觀,而此次議會的復會則會使約翰遜的決策頗受掣肘,反對派將有機會來反對他的脫歐計劃,甚至將其趕下臺。
當地時間9月30日,在曼徹斯特舉行的英國保守黨年會開始時,約翰遜希望用“不成功毋寧死”的信念來號召他的政黨,誓言無論是否達成協議,他都將在10月底完成脫歐。
但仍有一些障礙需要解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約翰遜所謂的“投降法案”——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案,要求首相如果未能在10月17日至18日的歐盟峰會上與歐盟達成協議,就必須宣布推遲脫歐。約翰遜和他的大臣們再次拒絕解釋計劃如何繞過這項法律,兌現他對英國脫歐的承諾。
約翰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人們可以感覺到,這個國家正在接近一個重要的選擇時刻,我們必須繼續前進,我們必須在10月31日實現英國脫歐。”當被問及他是否會辭職以避免再次拖延時,約翰遜說:“不,我已經承諾在困難的時刻領導黨和我的國家,我將繼續這樣做。我相信這是我的責任。”
前路漫漫,英國脫歐期限又被延期至明年1月31日,英國議會也將于12月12日重新舉行大選。約翰遜表示,需要一個“全新的、重生的”議會來帶領英國脫歐。這次大選究竟能否幫助英國早日走出馬拉松式的脫歐困局,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