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璟澤
摘 要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文化自信更是作為“四個自信”之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夢想的道路上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A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源泉,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升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營養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和完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延續,二者在內在上是統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沃土,離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他認為,培育、弘揚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離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他在許多講話中,還具體探討了中華民族在世代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愛國、民本、自強、和同、信義、仁善、德治、均平等觀念,指出這些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思想與理念,隨著時代推移和變遷而不斷與時俱進,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因此,我們應當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方面,加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學校、社會等領域的有效途徑的學習。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個體來說可以增加對歷史的了解、對文化的了解,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再者也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萬物的發展都有相通之處,數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國人數千年的思想和行為演變史,以史鑒今,可以提高我們的思想深度和廣度,加深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發揮學校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書本、進課堂、進頭腦;通過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深深地植入師生心中,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全范圍的展開有理論學習的基礎作用。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搭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的物質載體和平臺,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愛心公益活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和勤工儉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傳統美德并受到教育;注重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強學校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培育,建設體現社會特點、時代特征、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不斷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完善的并具有多維價值為一體的學習結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實踐和實驗基地。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發揮重要節慶日傳播社會主流價值的獨特優勢的方式。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加強對革命傳統文化時代價值的闡發,發揚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通過挖掘各種重要節慶日、紀念日蘊藏的豐富教育資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節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國際性節日,黨史國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紀念日等,舉辦莊嚴莊重、內涵豐富的群眾性慶祝和紀念活動。利用黨和國家成功舉辦大事、妥善應對難事的時機,因勢利導地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形成實體展館與網上展館相結合、涵蓋各個歷史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體系。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免費開放,積極發展紅色旅游等等一系列活動,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社會全范圍的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有效展開。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要想很好的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必須要立足于先進的革命文化,更不能離開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就如習總書記所說:“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
只有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源泉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成為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規范;同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只有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繼承和升華,并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彰顯其當代價值,激發其時代活力,使之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