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創新成為各國未來發展的重點。幼兒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幼兒科學素養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目前科學素養培養存在諸多問題。文章通過分析國內家園合作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的現狀,針對現實中存在的家園合作的難點提出建議,對家長和幼教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幫助。
關鍵詞:家園共育;科學素養;科學活動;早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5-018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174
進入21世紀后,各國的發展大多以科學和技術為導向,科技的領先一定程度上決定該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幼兒是未來的希望,陳至立在《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一文中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是少數精英的事,需要整個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創新文化的培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育不可缺席,且必須從娃娃抓起?!币虼?,無論他們選擇什么領域,所有學生都需要精通科學。
幼兒早期的科學教育主要為啟蒙教育,重點在于激發幼兒的科學興趣,引導幼兒對生活中的現象保持好奇心,并學會發現、探索問題,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茖W來源于生活,因此培養幼兒科學素養需要教師與家庭的共同努力與相互配合,從生活的多個方面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提高其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因為我國科學素養培養起步較晚,教師和家長都在摸索中前行,所以在工作實踐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家長持有陳舊的觀念意識。大多家長的科學素養意識淡薄,很多幼兒家長總想讓幼兒有一技之長,給幼兒報各種興趣班,如小提琴、舞蹈、美術等,忽視了對科學素養的培養。在一項對家長的調查中,可發現大多數家長認為比起在家里支持科學,文化和社交技能的發展更為重要。第二,家長的“完成任務式”參與。部分家長敷衍了事,隨意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完成教師安排的親子作業,缺少和幼兒的交流合作,不能較好地達到教師安排作業的用意。第三,教師未給予相應的支持。在國外,一項對家長的問卷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領域,很少有父母對自己支持幼兒學習科學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家長們說,他們對科學知之甚少,對回答幼兒們與科學有關的問題感到毫無準備。對此,教師對家長參與家庭科學活動的幫助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通過適當的家園合作,有效地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是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首先,家長和教師需要明確一點:科學不是關于“正確”,而是一個積極的過程,包括探索、觀察、提供可信的想法,并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科學讓幼兒們去思考,基于這種思考做出預測,并檢驗和完善這些預測。關鍵在于提出可調查的問題,并為這些調查提供豐富的機會。明確這一目標后,幼兒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能力,幫助幼兒家長參與到日??茖W教育活動中,采取一些適當的方法,用來將幼兒園科學活動和家庭的科學教育聯系起來。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科學教育環境
當幼兒對生活中的新事物產生好奇和疑問時,教師和家長應鼓勵并引導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幼兒一起探討,而不是直接告訴幼兒答案,進而創造一種平等無壓力的環境,引導幼兒對疑問提出預測,并試圖通過調查找尋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對任何人來說,做出正確的預測,知道“正確答案”并不重要。相反,重要的部分是幼兒和家長、教師共同參與他們調查的過程——即提問題,合作,根據結果修改想法等。
二、教師提供學習方法,家長積極配合
首先,教師選擇科學活動時,盡量尋找幼兒能夠在幼兒園和家里共同探索的話題,例如在日常生活和社區中可能看到和經歷的現象。
其次,為父母提供一些不需要特殊材料或大量時間就可以和幼兒一起做的活動的想法。例如,在上學或去超市的時候,給父母一些提示單,上面要有開場白和科學活動的想法。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向家長及時發送文件,轉告家長幼兒在園里進行過,且很容易在家中復制和開展的科學活動。
最后,鼓勵幼兒和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祖父母進行對話,以探索他們共同生活中的科學。例如,建議幼兒回家后,主動與家人分享他們在學校里正在進行的科學活動。
三、充分利用節日,開展相關科學活動
一年中有許多與科學相關的節日,如地球日、世界水日、全國愛鳥周等。利用這些節日,家長可以圍繞科學相關的節日開展活動。例如,在世界植樹日,考慮在家中準備一個小型種植工具包。這個工具包可以包括一個信封,里面有一些種子和土壤,并附有說明,說明如何將一個用過的塑料瓶制作成為花盆,以及如何通過提供陽光和水來幫助植物生長。在幼兒制作花盆、種植植物的過程中,家長應在一旁觀察并講解,引導幼兒盡量獨立完成任務。這一過程中,幼兒既可以了解關于世界植樹日的相關知識,又能夠培養自身的動手能力。
幼兒科學素養的有效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幼兒園教師單方面努力就能完成的。培養幼兒科學素養,需要幼兒園與家庭的共同努力與相互配合,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家園合作,有利于培養幼兒對科學的熱愛和對學習的熱愛,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并通過調查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幼兒的科學教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孟玥.家園合作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26).
[2]胡晶晶.探索家園合作有效途徑 培養幼兒良好科學素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4).
[3]寇宇霞.探索家園合作有效途徑 培養幼兒科學素養[J].中國科技信息,2012(22).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王海紅(1969.6— ),女,漢族,遼寧遼陽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家園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