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穎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長寧道第二小學 河北唐山 063000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與實際生活關系密切。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作為新課標規定的課程目標,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基于數學角度思考問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習得基本的問題解決策略,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與能力,培養數學思維。下文就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與策略展開分析和探究。
雖然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解決問題教學實質就是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問題解決意識和能力,將所學知識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1]。對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然而傳統的授課方式,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將知識完整地教授給了學生,在引導學生知識聯系實際方面做得并不夠。
在實際教學中,教學過于偏重課堂教學,忽略了思維方式和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時間只有數十分鐘,是比較有限的,學生難免有尚未理解的知識點,過于偏重課堂教學的知識,忽視問題解決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不僅學生容易遺忘,還影響知識的鞏固與遷移。
解決問題教學關鍵之一就是提出問題,這也是數學教學較為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中,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
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來不是唯一的。雖然小學數學答案是確定的,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當前教學中,一些教師過于注重教科書的解題方法,而忽視培養學生聚義反三,從其他角度運用其他方法來解決問題,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
小學生思維方式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直觀、形象的知識呈現方式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畫圖是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策略之一,合理運用畫圖策略能夠具象化抽象問題,降低問題理解難度,是比較適用小學數學教學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該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長方形與正方形周長”教學為例說明,教師提出問題:“一長方形寬為4cm,長是寬的4倍,該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此問題,學生大多無法快速根據題目條件給出反應,教師可將該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直觀地以畫圖方式呈現給學生,降低題目理解難度,促使學生解決問題,得出答案[2]。
問題中的字詞句等關鍵內容對問題理解以及解決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找出問題關鍵字詞句進行理解,以把握題目意圖,進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以“多與少”的問題進行說明:獵豹每小時跑110km,比大象每小時速度的2倍還多20km,大象每小時能跑多少km?該題目的關鍵字就是“比”,教師引導學生找出該字,進而領悟獵豹時速是大象的2倍還多20km,這樣問題解決思路也就出來了。
小學生往往好奇心強,活潑好動,但注意力時間較短。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特點開展教學。對此,可以教學內容聯系實際,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教學。由于是學生日常比較熟悉的事情,很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起學習興趣,使其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在教學中應將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日常情景。例如,“人民幣的計算”教學,利用課本上的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好奇心,結合日常情景提出問題:小新去買橙子,一個橙子一元錢,他買了六個,回家后媽媽讓他退掉兩個,最后小新買了幾個橙子,花了多少錢?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安排學生扮演小新、媽媽以及攤主,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又例如,設置問題提升難度:一把尺子3元錢,一支筆2元錢,一塊橡皮1元錢,小新有10元錢,小明有5元錢,他們都能買那些商品?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教材的設計通常都是比較符合學生思維層次與年齡特點的。因此,在解決問題教學中,也需要把握好教材,將書本前后知識串聯起來。以平均數知識教學為例進行說明,當前,平均數在教材中是融入大章節的,并沒有作為獨立的概念性知識列出來,學生往往通過總和除以個數來理解該知識點的,這樣的認識并不深刻[3]。對此,教師可借助問題來促進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一只籃球隊隊員平均身高2米1,最低的身高為2米,然而他得分挺高,最近4場得分分別為19、22、21、18分,他的平均分是多少?先讓學生解決該題目,進而引導其思考平均數是否能說明是所有人的情況?之后教師總結,開展后續教學,加深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完善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解決問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教學效果事關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數學思維的培養。本文從知識聯系實際不夠、學習集中于課堂教學、課堂問題不夠以及問題解決方法單一這幾方面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存在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運用圖畫、抓住問題關鍵部分、教學內容聯系實際、把握教材完善知識體系以及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這幾個策略。由此可知,應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策略來提升解決問題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