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航
職業技能培訓是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技能人才短缺結構性矛盾、提高就業質量的根本舉措。而職業技能競賽作為選拔和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廣大職工的積極性,更能夠通過比賽培養出一批出色的高技能型人才,有助于緩解我國高技能型人才嚴重短缺的局面。多年來,廣東省交通工會全力推動職工技能競賽,用心規劃、精心組織,通過上下聯動,政、校、行、企協調互動,將廣東交通職工技能競賽開展得蓬勃興盛,取得了豐碩成果,發掘和培養了大批技術技能人才,起到了以賽促訓、用賽育人的作用。在組織舉辦技能競賽過程中,逐步摸索出一些可行的做法,為交通職工素質培育和提升做了有益探索。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素質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業之本。廣大勞動群眾要勤于學習,學文化、學科學、學技能、學各方面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練就過硬本領。要立足崗位學,向師傅學,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向實踐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廣大勞動群眾要轉變觀念,自身要認識到職業有差別,但工作無貴賤,要能忠于崗位、俯下身子、靜下心境、耐住寂寞、潛心鉆研,這樣才會“出狀元”。而廣東省交通運輸行業職工人數眾多,在各行各業中,不乏技藝精湛的人,甚至是身懷絕技的人,他們在本職崗位上恪盡職守、默默工作,由于缺乏展示的平臺,他們的技能不為人知,也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但是,他們渴望有展示的機會,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渴望發揮更大的作用,而技能競賽正好是他們所需要的機會和平臺。
有了好的群眾基礎和客觀需求,還要有好的理念。管理者與領導者要更新思想,一方面要看到新時期交通運輸系統隊伍確實存在著 “學習和培訓的內容有待完善”和“人員素質提升的方法缺乏創新”的短板;另一方面更要確立“一切勞動,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值得尊重和鼓勵;一切創造,無論是個人創造還是集體創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勵”。尊重廣大勞動者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為他們搭建競賽平臺,提供培訓機會,做好引領和服務,真正樹立起以提高職工素質為核心的發展培育理念。
培育職工素質不獨是本行業的事情,它是在為社會培育人才,應樹立政府、行業、學校、企業等方面都參與的協同育人理念。不僅需要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心,也需要行業上下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大力支持和參與。舉辦全省行業職工崗位技能競賽,工會負責“搭臺”,各參賽單位和承辦單位負責“演出”,競賽活動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工會“搭臺”技巧的好壞,更取決于相關企事業單位是否盡心盡力參與 “演出”。由此可見,技能競賽不是工會的獨角戲,而是行業上下共同協作、共同參與的整體活動。
一般認為,技能競賽就是少部分優秀者、特長者、精英者的活動,那個場地是他們的舞臺與秀場。而實際上,作為一種競賽確實是有非常鮮明地選拔優長的導向和特點,強調高技能和高質量。但是正如質與量的辯證關系一樣,量是質的基礎,沒有一定的量,質也受到局限。就其實質而言,技能競賽實是一項群眾性的練兵活動,所以,其成功與否,重要的是能否吸引更多的職工參與,只有廣大員工參與到競賽中,競賽才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只有吸引越來越多的職工參與到競賽中,競賽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培育職工素質不僅體現在勞動群眾參加的人數上,而且也體現在開展技能競賽眾多的層級規模和項目門類上。近三年來,廣東省交通工會結合交通運輸行業的實際,先后舉辦了全省交通運輸行業視覺航標工、公路路政管理員、機動車檢測維修、航道測量工、公路橋梁養護管理、交通行政綜合執法汽車客運服務員、汽車維修噴漆工等多個工種(崗位)的技能競賽。除了省級賽事,在省交通工會指導下的各地市級的賽事活動更是遍地開花、比比皆是。
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有關單位按照 “把全員參賽作為競賽活動的基本點和落腳點”的要求,賽前進行大力宣傳,做好充分動員。廣東省交通工會在每年年初下發的競賽通知中,明確要求各參賽單位必須舉辦預賽,所有選手都要經過層層選拔,同時要求各參賽單位舉辦的預賽和選拔賽情況,必須向競賽組委會申報。這樣,可以有效解決自行挑選“技能尖子”參加全省決賽和基層單位一線職工參與率低的弊端。全省交通系統一線員工以競賽為契機,認真學習,刻苦訓練,專業技能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達到了全面學習、普遍提高的目的。有些單位對那些進入決賽的選手,還專門聘請專家進行封閉式集訓,以期有新的突破,真正做到了《國務院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 里所要求的“對重點關鍵崗位的高技能人才,通過開展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培訓以及技術研修攻關等方式,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
一個成功的賽事,離不開周密的組織。只有周密的組織,才能使上下順暢貫通,左右有效銜接,使各個環節緊密相扣。每年年底,結合行業的實際和中心工作任務,廣東省交通工會根據調研的情況和按照行業 (系統)需要、職工歡迎的原則,確定競賽工種(崗位),并及時向省職業技能大賽組委會申報下一年度擬舉辦全省交通行業技能競賽的工種,使競賽列入年度全省職業技能大賽范圍;每年年初,根據省職業技能大賽組委會的批復,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的名義向全省交通運輸部門發出競賽通知; 成立以分管廳領導為主任的競賽組委會,組委會辦公室設在省交通工會,競賽組委會辦公室具體負責決賽工作并對各地、各單位的初賽和選拔賽進行指導;在決賽工作籌備階段,組委會辦公室根據工作要求成立對口的工作組,明確承辦單位,同時通過多方協調與正式會議就決賽的具體方案達成共識,進行詳細分工,明確職責;決賽承辦單位要從管理層高度重視,由主要領導直接對賽事籌備工作負責,統籌和協調相關部門進行賽事籌備工作,協調各單位的優秀人才參與到賽事組織中,同時保證賽事籌備工作的物料和資金能夠全程支持。
為了確保競賽的順利進行,競賽組委會從加強組織領導、規范競賽程序、完善工作制度入手,制定嚴格的《裁判員須知》《參賽隊員須知》《領隊須知》《技術手冊》等競賽文件,明確各工作機構的主要職責、工作守則和比賽規則,保證決賽規范有序進行。為了落實公平公正的要求,競賽組委會專門從與各參賽隊伍沒有利益關系的省內外單位聘請專家和業務熟練的資深人員擔任決賽的評判工作,賽前對裁判組進行統一集訓,在集訓中加入模擬實踐環節,并不斷改進和確定最終的評分標準。此外,選手每項競賽成績及時在賽場的公告欄進行公示,有效地保證了競賽的嚴謹、公平和公正。
各參賽單位在比賽結束后要及時進行經驗總結,以競賽作為契機和新的起點,健全職工素質培育機制,做好本單位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健全職工素質培育機制首先得肯定選手的技能以及創新創造,對比賽中表現優異的選手給予表揚和獎勵,立為典型和標桿,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和傳幫帶作用。幾年來,全省交通運輸系統超過10 萬職工參加了不同層次的崗位技能競賽,一大批優秀技術工人脫穎而出,有9 人通過競賽被省總工會授予“省五一勞動獎章”,30 多人被評為“廣東省技術能手”。現在這些高技能人才已經在各自的崗位擔當了重任,也帶出了不少優秀徒弟,形成了良好團隊力量。
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將其制度化。在待遇、晉升和進修學習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為技能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在近幾年的大小競賽中,累計有430 多人通過“綠色通道”獲得各類高級工崗位資格證書,15 人獲得技師任職資格,充分展示了交通運輸系統技術工人的良好形象,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廣大職工學技術、練技能的熱情,推動了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促進了全省交通運輸業更好更快發展。
此外,還要注意提煉挖掘競賽過程中涌現出來的新方法、新技藝,通過對這些新方法新技藝的推廣傳播,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創造經濟效益,進一步促進交通運輸行業創新風氣的營造和發展。(課題項目: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廣東交通職工素質協同培養長效機制構建”<科技2015-03-012>;作者單位: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