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梅花
“一帶一路” 是中國推行的一項具有國際戰略意義的經濟發展方案,它不僅創造了新型的中國經濟增長方式,也是帶動“一帶一路”沿線諸國經濟共同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旅游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契機。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如2010年世界博覽會Expo、2016年杭州峰會召開、2017年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 以及越來越多的大型國際活動先后在中國舉行,這都對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和服務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一帶一路”背景下,旅游英語作為旅游業中各國之間的交流工具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要求我們重視和加強旅游英語的學習和實踐。
1.旅游業重要的溝通工具。旅游英語的形式主要包括口頭和書面兩種。口頭旅游英語能夠促進交流,書面旅游英語主要涉及旅行過程中主體相關事宜的英語應用文。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穩步推行,各個行業逐步與世界接軌, 用英語進行溝通和聯系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英語作為最重要的國際交流工具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被廣泛使用的語言, 世界上使用英語的人口也在不斷增加。我國的國土面積廣闊,物質資源豐富,尤其是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中國的旅游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一帶一路”背景下,旅游英語人才需求必然增長。隨著我國旅游業的不斷快速發展, 我國的旅游業發展日趨商業化和高度市場化, 因此, 這就需要促進涉外旅游資源開發,這必然催生大量的旅游英語人才需求。
2.旅游業獲取信息的手段。據統計,世界70%以上的郵件以及科技出版物都是用英文書寫發表。現代科技一日千里,通訊手段也越來越先進,獲取信息的手段也越來越多,但是在旅游業中,尤其是旅游宣傳廣告語、旅游景區介紹以及與外賓相關的信息都包括在旅游英語范疇,因此,在涉外旅游中能夠靈活運用旅游英語這一語言工具進行溝通和聯系,從而進一步擴大國內旅游市場。
3.旅游業經濟增長的途徑。“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促進國家之間的人文交流,這不僅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同時也能實現旅游業經濟增長, 這就會產生旅游英語人才的需求。為了更好地參與跨區域合作,我國需要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培養旅游英語人才,實現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進一步推動我國旅游經濟大繁榮。
1.對外合作的需要。從改革開放政策到現在的“一帶一路”,要求我們重視英語學習,而在旅游業發展的今天,尤其要重視旅游英語的學習和應用。改革開放使得人們意識到做生意、招商引資、進出口貿易需要學好外語,對外合作與交流需要學好外語,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更需要學好外語。旅游英語在旅游業中的重要作用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及我國對外貿易日益繁榮,突顯得越來越重要。旅游業如何在這種大環境下爭得一席之地,獲取最大利益價值,就需要各國之間加強交流、溝通和磋商等,語言無疑成為其中最重要的媒介和障礙。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其地位可想而知,而同樣的旅游英語在旅游業中的地位更是重中之重。
2.文化傳播的需要。“一帶一路”不僅促進了沿線諸國的經濟發展, 也促進了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傳播,架起了國與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所跨越的各國之間有著不同的語言、歷史、習俗、宗教、氣候等,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文化形態。因而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要促進我國旅游業發展,弘揚我國文化,促進我國經濟增長,首先要從政治、經濟、宗教三個視角仔細解讀旅游文化中的要素。只有各國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能有效地開展新型國際旅游市場,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融入國際旅游市場之內。從社會角度來看,旅游英語人才的培養也至關重要,通過人才的培養,發揮旅游英語人才的作用,使旅游英語人才的培養直接作為旅游產業的中流砥柱,為“一帶一路”旅游產業、國際旅游市場環境下的旅游大產業鏈構建提供充分的人力資源。
3.優質服務的需要。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人們旅游出行需要更多的服務,結合當前旅游業發展的現狀與“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實際旅游業服務質量,旅游英語成為一個必要因素。除了整合文化、旅游等資源外,關鍵是做好旅游品牌的塑造和推廣。要為旅游業提供優質服務,就要求旅游英語人才能進行準確的翻譯、互譯,了解多元文化,清楚文化表現形式,從而使文化內涵與文化表現形式成為旅游英語人才的必備知識要素,進一步為“一帶一路”沿線的旅游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提升旅游業的服務精神和服務品質,讓沿線各國人民感受到我國高標準的旅游服務質量,從而吸引更多的人來我國旅游和投資。
4.經濟增長的需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多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開拓出一條互利共贏的開放之路。“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以世界視野觀之,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中國要參與世界經濟的發展,促進區域之間的經濟合作,就需要大量的旅游英語人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想人為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 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共建“一帶一路”,著力實現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不僅為中國開放發展打開了新天地,更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新機遇,把沿線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正是符合當前世界發展局勢,當然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響應。就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思想。貫徹落實“五通”思想將有力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旅游業有先聯先通的天然優勢,是“五通”進程中的不竭動力之源。旅游業中旅游英語作為溝通的工具自然處于第一位。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旅游英語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高校需要加強旅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為“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提供旅游英語人才支撐。高校需要明確旅游英語人才培養目標,加強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創新旅游英語教學理念,注重校企合作,開拓校外的旅游英語實踐基地,培養符合“一帶一路”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
1.明確旅游英語人才培養目標。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旅游英語專業人才需求大幅增長,需求日益旺盛,但是傳統的旅游英語人才培養模式落后。因此,高校需要明確旅游英語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寬廣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文知識,具備扎實的語言、文學、文化、經貿旅游等復合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熟練的英語聽、說、讀、寫、譯技能,并且具備相關職業技能的獲取與運用能力。
2.加強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高校需要加強旅游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構建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增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校內增強旅游英語的一些學習活動, 比如情景劇、寫作比賽、演講比賽、閱讀比賽以及其他英語相關的競賽,加強各類專業化的社會實踐,加強教學實習和涉外實踐活動。
3.創新旅游英語教學理念。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旅游英語專業需要堅持CLIL 教學理念。在CLIL 教學理念下,注重教學內容與語言的同等重要性,通過語言傳遞知識,促進學生吸收學科知識。在這種教學中,語言與學科知識都是學習的目標,內容更是學習的中心。堅持這種理念,實現旅游知識與英語語言教學的雙層目標。
4.注重校企合作,開拓校外的旅游英語實踐基地。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高校旅游英語學習需要積極開拓校內外實踐基地,與校外的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為旅游英語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訓及就業提供服務與保障。結合旅游英語專業學生的特點,組織和選拔優秀學生積極參與頂崗實習,加強學生的崗位認知能力和企業適應能力。
可以看出,“一帶一路” 倡議給我國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又提出了新的挑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和義務, 為人類和平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高校需要重視旅游英語人才的培養,積極培育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從而自信從容地應對未來世界的各種挑戰。高校旅游英語專業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更多的專業化旅游英語人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