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元 苑寧萍 荊思敏 郭 淼 胡 鑫 李明玉 白新元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對人才基本的要求。信息素養的培養,關系每一個高校學生在信息化時代中的發展,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是高校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同樣是高校教育水平的體現,積極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才能為社會培養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高技術人才和科研人才。因此,筆者調查了呼和浩特市五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主要從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個維度對問卷結果進行深刻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力求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
信息素養的本質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們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是人類適應信息社會而應具備的有關信息的知識、能力和文化三個層面的素質和修養。
信息素養應包含以下內容:熱愛生活,有獲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夠主動地從生活實踐中不斷查找、探究新信息;具有基本的科學和文化常識,能夠較為自如地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辨別和分析,正確地加以評估;可靈活地支配信息,較好地掌握選擇信息、拒絕信息的技能;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表達個人的思想和觀念,并樂意與他人分享不同的見解或資訊;無論面對何種情境,能夠充滿自信地運用各類信息解決問題,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
1.調查分析法。調查分析法是指研究者通過調查方式收集、了解事物詳細資料數據,并加以分析的方法。這種方法通常用來描述社會行為、社會態度或社會現象,調查分析法可使用抽樣的基本步驟,多以個體為分析單位,通過問卷、方法了解調查對象的有關咨詢,加以分析來開展研究。
2.簡單定量分析。簡單定量分析是一種相對簡單的分析方法,在對封閉性問題進行分析時,是對應答者的答案進行一些歸納或劃分。為保證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問卷中專門設置校驗型問題,避免主觀性問題,力求以客觀性問題反映現實狀況。
此次調查意在了解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五所高等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通過調查分析得出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五所高等院校學生的信息素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是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五所高等院校的本科在校學生,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大一大二學生參與有效人數為1239人,大三大四學生參與有效人數為1264人。
利用網絡調查平臺“問卷星”進行網上調查,通過問卷鏈接和二維碼發布到各大高校,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填寫,共收到有效問卷2503份。其中,理工類專業學生為578人,財經類為511 人,教育類為534人,農學類為440人,醫學類為440人。
1.信息知識。在調查學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過程中,調查學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我們發現有37.12%學生可以快速提取,有35.36%的學生不能快速提取有效信息,有27.53%的學生不清楚自己是否可以提取信息。通過調查學生是否了解計算機基礎原理,結果顯示有39.71%的學生十分了解計算機基礎原理,有34.52%的學生比較了解,僅有25.77%的學生不了解。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生信息素養能力,通過各種課程和培訓快速提高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信息能力。根據調查查找信息的途徑和方式,結果顯示有28.45%的學生通過百度等方式來進行檢索,其次是25.05%的學生通過專業數據庫檢索來獲取信息,僅有22.49%的學生通過書本來獲取信息??梢姡俣葯z索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通過調查學生遇到不確定信息處理的方式,結果顯示高達21.25%的學生根據主觀經驗判斷,27.01%的學生選擇向權威的機構或人士咨詢,僅有12.23%的學生選擇放棄。證明在面對不確定信息時有些學生還是欠缺核實信息的能力,只有少部分學生欠缺這種能力。對于信息能力的提高應加大信息素養的宣傳力度,讓學生充分認識提高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成為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創新型綜合人才。
3.信息意識。通過調查學生是否可以很好分析判斷所獲取的信息,發現僅有47.63%的學生可以做到,然而52.37%的學生不能很好分析判斷所獲取的信息。信息意識表現為人們對所關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觀察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及對信息的創新能力。由此說明這幾所高校對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意識較薄弱。很多學生不知道檢索數據庫的入口,甚至不知道檢索到數據庫資源該如何利用,他們沒有太強的信息積累意識和能力。在海量的數據中,他們對信息的判斷和獲取較為盲目和無助,所以也必然會導致信息素養借閱的缺乏,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現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4.信息道德。通過調查學生是否關乎社交網站中的個人隱私問題,結果顯示有54.02%的大學生關注,而剩余45.98%的人不太關注。通過調查學生是否重視知識產權,結果顯示44.27%的學生重視知識產權,55.73%的學生表示不重視。信息道德是人們在信息行為實施過程中必須遵循的社會法律、法規、倫理道德體系,它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實現對信息及信息行為的規范和管理。信息道德以其巨大的約束力在潛移默化中規范人們的信息行為,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必須考慮現實社會的道德基礎。關于信息隱私問題有很多大學生并不注重信息安全和知識產權的維護,當代大學生缺少對隱私和知識產權的重要意識,因此應該加強當代大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與此同時,對于信息道德和法規內容,大學生更是知之甚少。由于信息的復雜化,以及大學生對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明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提高大學生使用信息的法律意識。
1.樹立正確的信息意識。提升信息素養,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樹立信息意識。大學生應當在初入大學校園時,就自覺樹立信息意識,學會利用校園網和圖書館等一切可利用的數字資源,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獲取信息。
2.重視信息素養教育。學校方面:學校要建立和健全文檢教研室,明確教學目標,加大教學軟硬件投資。此外,應讓學生充分認識提高信息素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成為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創新型綜合人才。教師方面:教師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開展自主學習,從而建構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收集、分析、評價信息,使學生對檢索到的專業文獻信息進行分析、評價、利用、加工等,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調查分析,各大高校除了計算機專業開設信息檢索課以外,其他專業也要開設文獻信息檢索、多媒體技術應用等課程,使更多學生有機會接觸和了解信息素養相關課程,進而通過課程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收集、判斷、創造、運用信息的能力。通過調查分析,各大高校除了日常網絡選課之外,可以定期舉辦與信息素養有關的大型比賽,對于獲獎學生頒發獲獎證書,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我們不僅要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還要不使用盜版軟件,識別并遠離網絡詐騙,預防網絡泄密,切實扎牢信息安全的籬笆。加大宣傳教育,在大學生人群中普及信息倫理準則和法律知識,對挑戰信息倫理道德的大學生給予及時的教育引導,必要時給予懲處。另外,建立信息防火墻,通過技術手段,阻斷不法信息和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