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清,株洲市國有資產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導企業,其內控制度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完整性,事前的請示與籌劃,事情進展過程中的管控與監督,事情完成后的評估這三部分內容組成了國有企業的內控管理過程,也包括了日常運轉經營的主要業務。二是全額性,內部控制過程起始,就需要基本掌握現有的資金及資源的情況,以及對所有日常經營活動的綜合性考量與計劃,以便于對企業發展實現全額性的管控。三是全員性,即內控管理過程時涉及所有部門,所有業務的綜合性過程,需要全員參與,通力配合才能高效的開展工作。
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制度短期來說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效率和收益,長期來說引導著國家主要產業的發展,因此,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執行力具有很大的促進意義,一是能夠促進國有企業樹立正確的發展目標,通過改善和提升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將其應用到企業發展戰略中,能夠逐步統一各個工作模塊的工作方法,盡量減少因內部阻礙造成的企業受損及其他風險問題,也能逐步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企業正確的發展目標。二是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工作的協調性,國有企業的各項業務開展是一項綜合性過程,需要各個部門切實配合,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加強管控,能夠促進各部門間的工作銜接和溝通,有利于提升經營效率。三是能夠為國有企業經營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內控管理是在對企業資源充分把握的過程中進行的,事前對資源的合理規劃和分配能夠促進經營業務的有效開展,也能優化企業生產和經營工作,減少資源的浪費,保障經營目標的實現。
國有企業的大多數從業人員內控意識并不強,缺乏內控意識也直接導致了內控制度的執行。在一個大型國有企業中,因為企業的層級、職位高低、教育水平以及所在環境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員工素質差別也較大,在對內控的認識也會產生較大的偏差。例如,一個初入職場的員工,首先需要適應工作環境、熟悉工作流程,工作本身就存在著較大的難度,更不會太多考慮到內控的層面上來。再比如一個集團企業的基層員工,更多關注的是自身的經濟收益,對企業的管控就考慮不到,所以,從業人員本身的內控意識就是影響內控制度的重要阻礙因素。
前文已經提到,內控制度具有完整性、全額性、全員性,其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也是因為它本身的特征導致了內控制度過于繁瑣,執行起來相對困難。國有企業的內控制度源于西方,結合國內企業發展實際,內控的概念不斷被擴大,衍生到企業制度的方方面面。對于大型集團性國有企業而言,集團本部有本部的內控管理制度,下屬公司有公司的內控制度,每個制度針對不同層級的人員又有不同的標準,管控過程十分復雜,執行起來也極為不便。
國有企業員工收益與企業經營效益并不存在直接的關系,而且因為在監督、評價方面的制度體系尚不完善,導致內控制度很難有效的持續性執行。首先,國有企業的管理層不能直接對企業的收益進行分配,工資標準與企業經營效果沒有直接關系,監督和評價的作用也被弱化了。其次,國有企業內部的審計等監督管理部門仍舊受公司高層管理者管轄,開展工作的獨立性不強,監督的效果也明顯被弱化。最后,監督的結果沒有明確的賞罰標準,致使內控的管控也毫無意義。
互聯網經濟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都非常快,及時收到對于企業經營有用的信息是內控制度執行的重要促進因素。但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各個部門的聯動性及上下層公司的聯動性都較差,溝通機制不完善,對信息的反饋速度也相對較慢,阻礙了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同時,因為產權制度的不夠嚴密,內控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會因為一些員工工作不到位判斷失誤或者是利益團體之間相互勾結、企業當權者及管理人員濫用職權都會導致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受阻。
要提高國企內控執行力,就要針對性的進行內控制度改革,提高內控意識,完善監督和評價機制,切實發揮監督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在內控制度的執行的過程中,人是內控的執行者,也是被管控者,是內控制度執行的關鍵角色。提高內控意識,首先,要加強激勵員工學習內控相關的知識,并予以支持和獎勵,對新入職的員工進行統一的培訓,確保進入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具有最基本的內控意識。其次,建立長效的內控意識培養機制,學習不是一次簡單的培訓活動,而要結合工作實際,逐步建立標準化的內控管理制度,關注員工的職業發展,促進每一個員工自覺地執行內控制度,建立內控意識。最后,企業需要重視選人用人的過程,對關鍵崗位上的人員篩選要把內控意識及內控學習作為重要的考量指標,切實加強從人的角度提高內控意識。
內控制度能得到有效執行的關鍵在于具備符合國企本身的內控體系,管控者能按照體系流程,正確有效的促進內控制度施行。現有國企的內部控制制度過于繁瑣,企業應先本著關鍵、高效的原則精簡內控制度。從最小的團體即工作部門開始,挑選出最熟悉業務的員工與制定專業制度或者流程的機構進行直接交流溝通,使其能夠清楚國企現有的工作業務流程,制定符合實際的初級方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去除各個部門或者上下級企業之間重合、冗余的部分,逐步調整改善方案。然后是試點應用,選取幾個業務涉及相對廣泛的部門或者子公司實驗應用,驗證制度是否符合企業客觀實際,是否能夠有效執行。最后,在企業的實際運作過程中,在現有制度的基礎上不斷修正完善,優化內控制度體系,切實發揮控制作用。
有效的監督、評價機制能夠保障內控制度的切實施行,提高內控制度執行力,就要建立完善的監督評價機制。首先,對國有企業的工資標準進行改革,員工的工資薪酬應與員工的工作實際相結合,同時,每一個人應對所肩負的工作承擔終身責任,強制性增強員工對管理和內控的重視。其次,要建立明確的評價機制,對監督的結果施行相應的獎懲措施,對于執行力不到位的員工及時約談,糾正。最后,要不斷強化審計機構的監督作用,企業審計的工作除了內部的會計賬目,還要對業務流程加強評價,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堅決抵制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的情況存在。
信息交流通道是保證企業信息高效流轉的基礎條件,提高內控執行力需要從基礎的信息交流通道入手,國有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開發內部的辦公系統或財務系統,確保企業信息能在相應的平臺上第一時間在部門及子公司之間流轉,便于信息的使用者能第一時間對信息及時反饋,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時,對于大型集團性國有企業,還可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將各子公司的情況與集團公司的信息及時流通,有效的交換各自所需要的信息,促進內部信息的溝通和交流,促使管控的高效執行。
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在企業的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具有完整性、全額性、全員性等主要特征,也就造成了現行的內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正是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前人經驗,歸納出現存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提高國有企業員工的管控意識,建立符合企業實際的內部管控體系,加強監督和評價機制的建設,建立高效的信息通道等措施以提高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