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2019年7月17日,隨著江蘇-伊犁企業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推進會在伊召開,蘇伊兩地結對共建企業在去年66對的基礎上增加至103對,并倡導成立了蘇伊企業“黨建聯盟”,促進了兩地企業互聯互通、互利共贏。三年來,江蘇省對口支援伊犁前方指揮部著眼伊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全疆率先開啟“黨建援疆”新模式,通過大力抓精準培訓、抓共建引領、抓條件建設,將江蘇黨建援疆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著眼伊犁未來長遠發展,爭取江蘇省管黨費1400萬元,江蘇援伊前指組織鄉鎮(街道)黨政正職、基層黨組織書記赴江蘇開展大規模、全覆蓋培訓,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黨在基層執政能力,為全面打造“六個伊犁”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干部。
大力實施“邊疆支書培訓暖基層”工程。2017年11月,組織伊犁1200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鄉鎮(街道)組織委員分三期,赴張家港、南京市棲霞區和江寧區委黨校開展為期10天的全面系統培訓。圍繞“報告解讀、黨務工作、基層治理、強村富民”四大模塊,采取專題輔導、典型交流、專家講座、現場觀摩等方式,分層開設60余堂精品課程,科學選取20余個教學點,讓他們在學習培訓中鍛煉黨性、開闊視野、拓寬思路。
2018年10月至11月,組織全州280名鄉鎮(街道)黨政正職領導干部在南京大學開展專題學習培訓,運用知名高校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教學團隊、科研力量,針對鄉鎮(街道)干部的職責需要、現實短板、培養方向,建立專題授課、現場教學、讀原文悟原理、座談交流、小組討論、集體述學六大培訓板塊,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由理性到感性層層遞進,讓伊犁干部系統學習江蘇的先進理念、科學方法和做法經驗。
充分發揮江蘇企業黨組織優勢和產業優勢,搭建“江蘇—伊犁”企業黨組織交流合作橋梁,組織蘇伊兩地103對企業黨組織結對共建,締結“黨建聯盟”,探索“黨建引領、產業融合、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合作發展”工作機制,助推兩地企業高質量發展。兩地企業通過開展組織聯建、隊伍聯管、產業聯動、人才聯育、資源聯用、品牌聯創“六聯共建”活動,加強合作交流,將江蘇“新百經驗”“途牛模式”“蘇寧樣本”等黨建工作特色做法傳授給伊犁企業,幫助他們在創新驅動上主動作為,打造一批黨建文化精品項目。徐礦集團黨員與伊犁雪峰環疆民用爆炸物品經營公司支部黨員一同參觀軍墾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共同接受黨性教育。蘇州金螳螂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派駐黨建指導員赴霍爾果斯興盛公司黨支部,幫助規范組織建設,策劃實施“國門黨旗紅”系列主題黨日活動,得到黨員職工一致好評。同時,江蘇企業黨組織利用自身產業優勢和富集資源,為伊犁企業出謀劃策,尋求產業合作,服務伊犁經濟社會發展。南京市新街口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與伊犁紫蘇麗人、名優特農業產業發展公司強強聯合、結對共建,在南京專設900多平方米“名優特農牧產品展銷大廳”、在新百開設專柜,為伊犁農牧產品拓寬市場、樹立品牌。江蘇匯鴻國際集團邀請昭蘇西域馬業公司參加南京國際消費品會展,為昭蘇馬產業發展牽線搭橋,提升知名度。江寧美麗鄉村建設開發集團與特克斯縣旅游發展公司加強旅游配套服務合作,派駐專業團隊,幫助完善接待服務體系,提高游客滿意度。兩地企業以黨建為引領,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開展各種愛心幫扶。江蘇省國信集團投管公司黨委多次到霍城縣恰特爾塔勒村開展幫扶活動,為貧困戶捐贈款物,助力脫貧攻堅。
創新舉辦“江蘇省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伊犁行”活動,搭建兩地黨組織學習交流的橋梁和合作共建的平臺。來自江蘇的12名黨建專家和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跨越千山萬水,奔赴伊犁傳經送寶、互動交流,對“黨建援疆”新模式進行深化與拓展。實地走訪伊犁6個縣市13個鎮村、牧場,開展座談交流8場,簽訂合作共建協議9份。8名江蘇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分為兩組,就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做好新形勢下社會治理、黨建引領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分別從農村基層黨建、城市基層黨建角度進行授課,講授前沿理論、發展理念、思維方法和先進經驗。授課之余,大家深入鎮村社區、牧場實地學習考察,交流基層黨建、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方面的做法體會,并積極建言獻策。伊寧縣阿烏利亞鄉黨委聘請8名江蘇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為“一抓三促”顧問團,同時聘請連云港市贛榆區柘汪鎮黨委副書記、西棘蕩村黨委書記鐘佰均為布力開村名譽書記,簽訂互助共建協議。
注重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助力夯實基層黨建基礎。三年安排援疆資金2.1億元,實施村(社區、連隊)黨組織陣地建設項目176個,支持村部、便民服務中心、黨員活動中心、文化站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受援地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揚州工作組投入3057萬元,支持新源縣實施村(社區)基層陣地建設項目14個,投入55萬元完善140個基層遠程教育站點建設,并聯合后方單位在主題教育中舉行“贈書送學”活動,向鄉村黨組織書記贈送圖書和學習資料上千冊。武進工作組把推進基層陣地建設標準化作為援疆重點,專門申請40萬元援疆資金建設黨建宣傳室,安排近百萬元建設鎮村農民夜校;安排“小援疆”資金50萬元用于喬爾瑪烈士陵園修繕,并協調常州鳳凰國際旅游社投資300萬元,集中打造縣黨性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品牌。2018年以來,先后投入40多萬元,用于蘇布臺鄉博爾博松村、喀拉蘇鄉吐普辛村等7個村黨組織陣地建設,重點解決辦公和活動場所條件簡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