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躍,陸 洋,白 潔,杜守穎,田灣灣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
中成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材為主要原料,遵循方劑的組成原則配伍,經過藥學和臨床研究,獲得國家藥品管理部門的批準,按照規定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制成一定劑型,質量可控,安全有效,可供臨床醫生辨證使用,或患者根據需要直接購用的一類藥品[1]。中成藥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是中醫、中藥和臨床應用之間的重要橋梁學科。因此,加強對中成藥學教學模式改革,提高中成藥學教學質量,對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高素質臨床中藥師、駐店藥師、從業藥師等中醫藥現代化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在臨床實踐中,中成藥以其療效可靠,攜帶、服用方便等特點越來越受到醫生和患者的青睞。但是,高校中成藥學課程設置卻與其重要性不匹配。以某校為例,中成藥學被設為選修課,且常因選修人數較少而停課,這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大損失。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衛生體制改革,社會對職業藥師的需求不斷增加,部分院校增設了以培養臨床藥師為目標的專業,中成藥學這門課也逐漸被重視。
中成藥學內容既涉及理、法、方等中醫學知識,又涉及劑、工、質、效、檢驗、貯存等中藥學知識,既有很強的知識性,又有很強的實用性,是與執業藥師聯系最為緊密的課程。我國當前高等醫學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之一即人才知識、技能與市場需求脫節,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為課程設置不完善。重視中成藥學的課程地位,優化課程設置,能培養高素質中醫藥現代化人才,讓執業藥師培養體系更完善[2],使高等教育教學與社會需求相符。
中成藥學課程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目前《中成藥學》教材較少。教材的實用性、適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且教材內容對學生將理論轉化為職業技能的能力培養不足,教材與崗位需求不符,急需開發新的教材。
中成藥學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系統闡述中成藥的組方原理、劑型選擇、工藝設計、質量控制、功效主治、適應證、臨床應用、藥理研究及其新品開發的綜合性應用學科[2]。其知識涉及中藥學、方劑學、中藥炮制學、中藥化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藥理學、高等數學等學科內容[3],但目前的教學內容缺乏與上述各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這一方面是由于中成藥的研究現狀所致,如當前對于中成藥中各成分藥效和毒理的研究、中成藥產品的溯源、不良反應信息的收集、中西藥聯用數據的收集與跟蹤不足,在學科融會貫通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另一方面,由于歷史原因,在藥品審批環節,部分藥物品種批號太多、劑型太多,造成理論知識與市場現狀相矛盾,這也造成中成藥學教學的困難。如何貫通各學科知識,在中成藥“選題→組方→劑型選擇→制備工藝研究→質量標準研究→藥理、毒理研究→臨床研究→上市”過程中體現一以貫之的標準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向社會各行業、各崗位輸送能夠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人才。而當前存在高校理論教學有余而對人才技能培養不足的問題,因此應加強面向工作崗位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中醫藥院校應加大重視力度,加強中成藥學等綜合性、應用性學科的教學,以提升對學生相關技能的培養。
針對當前教材資源不夠豐富的問題,相關部門有必要進行調研,在結合行業、受眾需求的基礎上,組織專業人員編寫教材。編寫人員不僅限于高校教師、醫生,藥師、藥企研究人員等也應參與其中,集思廣益。根據崗位需求篩選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中成藥的概念及發展歷史”“中成藥的命名與分類”“中成藥的組方原則與治則治法”“中成藥的合理應用”“影響中成藥療效的因素”“中成藥新藥的研究方法”等。刪去崗位工作實際需求不多的內容以及與其他學科重復的內容。在各論中以功效為模塊進行劃分,融入臨床經典案例,培養學生中成藥學思維及相關技能。
2.3.1 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 PBL是以問題為基礎、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解答構建知識體系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靈活地綜合運用知識有效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學習能力[4]。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不強。PBL教學模式能調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提高其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也有助于科學思維模式的培養。例如可給定某處方,由學生查閱文獻結合已學知識,自行設計工藝、劑型,梳理整個研發流程[5]。亦可在PBL中加入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通過將一定數量的案例引入理論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了解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理論[6]。可收集歷代名老中醫典型醫案及現代臨證病案,讓學生進行辨證選藥,也可引導學生根據醫案方劑設計相應的中成藥,使學生將中醫理、法、方、藥、劑、工、質、效融會貫通,既有助于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又加強了臨床實踐能力[7]。
2.3.2 注重實訓 中成藥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所以要求學生學以致用,能做到與實際相結合。中藥學專業學生畢業實習可在藥品生產企業,也可以在醫院藥學部、藥品銷售企業、學校自建的臨床實訓中心,讓學生通過適當的藥學服務、處方點評進一步學習中成藥的辨證用藥、功效、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項,通過直觀感受,進一步提高實踐技能。
綜上所述,中成藥學是順應時代潮流應運而生的一門綜合性課程,特別是對于中醫藥學生來說,不能缺少。通過應用以上中成藥學教學改革措施,可以改善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的不良現象,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有效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另外,其對授課教師也有很高的要求。中成藥學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不斷探索和改進,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