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燕麗
營改增是對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簡稱,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這樣就減少了重復納稅的環節。隨著我國不斷推進營改增的進程,之前一些現代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營改增試點在全國范圍內大力開展,于2016年5月1日全面實施。建筑行業的營業稅作為兩大稅種之一,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要是國家對建筑行業應稅勞務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流轉稅。我國建筑行業之前的營業稅的稅率占稅收的3%。理論上增值稅收的基數從建筑企業的角度分析就等于企業勞動創造的價值。然而從本質上來說,增值稅是針對商品或勞務在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中的增值部分的稅收。
國家為了調整經濟結構,提出了營改增。其主要的目的是能夠更好地消除各個行業因為稅制具體規定的差異導致各個行業間稅負的本質性差別,可以更好地體現稅收的公平性 。除此之外,還可以避免重復征稅的問題出現。由于營業稅的征稅模式主要是依據全額征稅制度,越是明細的專業的分工行業重復征稅的可能性就更大,而且這樣的辦法無法抵消前一個環節的稅額,長期下去會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對經濟收益的提升會造成很大的阻礙。營改增可以從理論上解決這一問題。而且營改增明確指出,增值稅的征收以增值稅發票作為依據,杜絕手寫,一切用機器打出,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辨別真偽,這樣可以減少偷稅漏稅的情況發生,保證國家能夠更好地掌握產業鏈的發展。由此可見,營改增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完善稅收制度和各個行業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營改增之前,建筑行業主要的繳稅方式是營業稅。企業主要用“營業稅收及附加”的辦法來核算當期繳納的營業稅,這種稅收核算的方式比較簡單。而營業稅的計算主要是根據企業當期進行施工建設確認的合同收入乘以營業稅的適用稅率。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不向應稅勞務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而是向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征稅的范圍也會發生變化,建筑行業是一個綜合性的行業,如工程勘察、工程設計、科研院所、砂石料供應商等方面是否實行營改增,這個關系到建筑企業是否取得抵扣的增值稅稅票,這對建筑企業的征稅范圍帶來較大的影響。然后因為建筑行業不再以3%的營業稅稅率進行征收,而是調整為10%。這理論上會降低建筑行業企業的實際稅負。但實際結果卻并非如此。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調整之后的稅務征收會造成建筑企業出現人力成本變高。通常情況下,建筑企業的人力成本可以占到總成本的20%到30%,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比較高,如果按照營改增的新規定,就需要另繳納10%的增值稅銷項稅,但是卻沒有相應的進項稅來抵扣,這樣的話建筑勞務費就會大大的增加,致使建筑行業企業的整體稅負。同時材料抵扣數額相對小,常用的建筑項目材料主要是砂、土、石料、磚、瓦、石灰等,根據營改增的新規定,一般納稅人銷售以上材料可按照6%征收計算繳納增值稅,假設建筑行業在進行材料采購時全部能夠取得上述材料的增值稅發票,其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的稅率為6%,而實際的銷項稅額是10%,增加了材料費用5%的稅率,減少了實際的利潤,且發票取得困難、工程聯營等現象一直存在,而這些現象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加建筑企業的稅負。除此之外,建筑行業在納稅申報、增值稅稅票取得、納稅期限、優惠政策等方面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由于建筑業工程實行總承包和分承包方式,一般以總承包為扣繳義務人,但是營改增之后,總承包和分包人都是一般納稅人,不再執行總承包為扣繳義務人的規定。
憑票抵扣是增值稅進項抵扣制度的主要實行方式,即企業購進貨物專用發票來進行增值稅的納稅抵扣。所以,企業能否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對于企業的稅收來說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施工企業承包的項目工程比較分散,且規模小,所處的位置比較偏遠,材料的供應商和材料種類小、雜、散,如水泥、白灰、砂石零星材料,而這些供應方通常是個體工商戶,或者小規模納稅人,這時,作為一般納稅人的建筑施工單位難以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造成營改增之后建筑行業稅負反而上升的狀況。在營改增之前,建筑行業所使用的主要是營業稅普通發票,管理工作比較簡單。在繳納增值稅之后,企業收到的票種類不一,例如,企業向小規模納稅人購買材料的時候,收到的是增值稅普通發票,而當企業購進運輸服務時,會收到運輸業的專用發票,這會使企業的發票管理工作更加麻煩。但是,也應該區分出不同的交易對象。如企業之間進行交易的時候,交易對象是小規模納稅人或者個人,是不具備開專用發票的條件的。由此可知,建筑行業企業在進行營改增之后,發票管理工作更加復雜和細化。
在建筑施工單位或者企業的整體資產中,施工建設用的固定資產占一大部分,這部分資產的價值不僅巨大,而且在購進時所產生的進項稅額也很大。我國目前對于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抵扣的規定,企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處理,但是總體規定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可以全額抵扣。所以,這會促使建筑企業及時進行固定資產的更新,這有利于提升建筑企業的工程質量。為了增加企業的進項稅額,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將取得增值稅票成為供應商選擇的一項重要依據,同時購置大型施工設備,這樣可以成為減少增值稅金額,讓企業的資產結構得到優化,人工費用也會因此降低,企業的競爭能力得到增強;同時建筑企業在購買原材料時,一般會由甲方直接購買原材料,以確保工程的質量為題,但是甲方在工程款結算時會將材料款從總額中剔除,這樣一來建筑企業就能得到結算單,材料部分的增值稅發票在甲方處。然而營改增制度會改變建筑企業上述的流程。供應商將增值稅發票教給建筑企業,建筑企業再給甲方,通過開票流程的改變,建筑企業的繳稅有所降低。另外一種情況,異地施工也是建筑企業作業時的正常現象,現行的營業稅規定,建筑企業承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工程需要向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報稅,其它情況下提供建筑勞務,需要向勞務發生地的稅務機關進行報稅,營改增后推測會采取在工程所在地預征增值稅,在機構所在地抵扣異地已繳納增值稅的方法進行增值稅的稅收征收。盡量避免集中結算而導致企業前期稅款墊付所帶來的資金壓力。
我國建筑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但是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強,勞動力的成本不斷上升,建筑企業面臨的人力成本日益增加,利潤空間因為成本的增加日益降低,這就促使著企業要轉型。由于營改增制度的實施,各地區對相關的行業都給與扶持,幫助企業順利實現稅收制度的過渡,建筑企業應當趁此時機順應國家新政策,大力發展機械水平以及科技創新水平,實現行業的結構優化與轉型。
為了更好地適應營改增制度,建筑企業應該優化稅收核算和稅收控制管理制度。建筑企業會計人員需要加強對相關制度改革后的學習,特別是增值稅核算、建筑合同的相關內容,要求會計人員掌握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正確核算方式,熟悉關于納稅時間、納稅地點的新規定,完善會計信息系統并配置完善的有效的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還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會計信息化建設,盡量避免因為施工地域的分散性而導致的會計信息不通暢、不透明等現象,由專業的稅務人員進行增值稅發票的開具、取得、抵扣等控制,并積極與機構會計人員進行溝通,防止由于增值稅發票的任何環節出現控制上的紕漏。
建筑企業要以獲得完整、真實和可靠的增值稅發票信息為入口,尋找新的納稅籌劃進入點,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實現結合自身納稅籌劃的方案,如進一步提升建筑業增值稅納稅籌劃的手段中的原材料的購買、固定資產的引進等單一辦法。
建筑行業實施營改增制度會給其他的企業帶來改變,也會影響包括建筑企業在內的整條供應鏈上的企業,有關的各行業企業以及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對相關的事項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與信息反饋,不斷完善營改增制度,才能保證營改增按照有利于整體經濟發展的方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