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文,陳興元
(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 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300)
作為熱風爐出風管的不銹鋼,一般含有大量Cr和Ni,不銹鋼基體不僅可形成穩定的γ相,而且具有較好的抗蠕變性,在高溫下能持續作業,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耐腐蝕性和耐高溫性,適用于排氣管道、熱處理爐、熱交換機等要求耐熱性的高溫接觸部件[1, 2]。然而,熱風爐的出風管因工作環境較為惡劣,長時間運行之后同樣會受高溫氧化、開裂等問題的限制。
某不銹鋼制成的熱風爐出風管膨脹接頭,于700~1000 ℃溫度范圍內使用約1年,其接頭處管壁減薄80%~90%,并在嚴重減薄處發生脆斷。為確定膨脹接頭過早脆斷的原因,結合宏觀形貌檢驗、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傳統金相檢驗等手段對失效樣品進行了分析。并從不銹鋼的成分、組織和性能以及實際應用需要的角度進行了討論。
經現場調研得知,膨脹接頭工作時,表面常有發紅現象,失效管接頭已呈深黑色,說明經歷了嚴重高溫氧化。正對熱風爐出熱風部位的膨脹接頭管壁厚度減薄,并于此處發生開裂或斷裂。圖1是失效部位的照片,圖1a中標識了試樣A、B、C的取樣位置及取樣編號,隨后檢驗的試樣沿標記線切割。嚴重減薄區域有明顯的塌陷,塌陷處內壁照片如圖1b,切割位置如圖中標記。可以看出沒有頸縮,說明應力并不大。
圖1 失效部位的表面形貌(a)和內壁形貌(b)照片Fig.1 Representive topography of the outer (a) and the inner (b) surfaces of a failed tube during operation
在失效管樣的塌陷區和非塌陷區,沿裂紋將管子撕開,得到人工斷口,經體式顯微鏡觀察,發現塌陷區和非塌陷區具有不同的斷口形貌,如圖2a~2c。塌陷區斷口紋理較細,說明材料還具有一定的韌性,有較長的時間發生塑性變形而塌陷;而非塌陷區顯示“冰糖”狀斷口形貌,說明材料已經脆化。塌陷區和非塌陷區的管壁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薄。
圖2 失效管人工斷口形貌照片(a),塌陷區(b)和非塌陷區(c)人工斷口形貌照片Fig.2 Images of the close-up views of the fracture surfaces (a), fractures at collapsed area (b) and uncollapsed area (c)
在圖1a中所標A處內壁位置再截取3個試樣,分別標號為D、H、E,D、H試樣為塌陷區樣品,E試樣為非塌陷區樣品,斷面的SEM照片如圖3。從圖3a可以看出,位于塌陷區的D斷口顯示出韌窩,說明D斷口屬于撕裂型斷口,證明塌陷區材料具有一定的韌性。同時,D斷口呈階梯狀,說明試樣受到氣流沖蝕,逐層剝落。從圖3b非塌陷區的E斷口SEM照片可以看出,斷口微觀形貌為“冰糖”狀,同時顯示沿晶裂紋。上述特征表明此處試樣顯示晶界分離和逐漸浸蝕,材料已經蠕變脆化[3, 4],晶間結合力基本喪失,幾乎沒有強度,一碰就開裂。用H試樣來觀察管內壁,可知管內壁受到氣流沖蝕而凹凸不平,如圖3c。該區域的局部放大SEM照片如圖3d,可見部分氧化層脫落凹陷,金屬基體裸露,而氧化層沒有脫落的部分凸起。能譜(EDS)結果顯示,管內壁基體中的Mn和Ni僅余少量,Cr也只存在一部分,具體的EDS分析如表1所示。熱風管基體材料原始化學成分見表2。
圖3 D斷口二次裂紋和韌窩(a),E斷口的“冰糖狀”形貌(b),塌陷區試樣H的管內壁的形貌(c),圖3c的局部放大SEM照片(d)Fig.3 SEM images of typical surfaces fracture in D, showing secondary cracks and dimples of ductile fracture (a); surface of fracture of E area in which the fracture appears to be a “Rock candy” (b); the inner surfaces of the collapsed area H (c); detail from fig.3c (d)
表1 管內壁塌陷區的能譜分析結果Tab.1 EDS result of the inner surfaces of collapsed areas of the tube (ω/%)
在塌陷區D和非塌陷區E垂直于斷口制備金相試樣,觀察塌陷區和非塌陷區的側壁上存在的氧化質點和蠕變孔洞。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塌陷區與非塌陷區垂直截面拋光面,均發現楔形或W形三叉點空穴,如圖4a和4b,說明材料已經發生晶間蠕變損傷[5-10]。圖4a所示位置為管樣塌陷區的近外表面區域,顯示晶間氧化現象[11]。塌陷區的蠕變損傷程度較非塌陷區輕,很少發生W形裂紋連接,所以斷口顯示韌性斷裂。圖4b顯示非塌陷區三叉點空穴已經寬化并有相互連接的現象,所以在斷口顯示脆性的“冰糖”狀形貌。
表2 失效管樣品化學成分測定值和0Cr25Ni20不銹鋼的國標規定值Tab.2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failed tube compared with standard 0Cr25Ni20 stainless steel (ω/%)
圖4 塌陷區D晶間氧化和蠕變孔洞(a),非塌陷區E內壁的蠕變孔洞(b)的光學顯微鏡照片Fig.4 Images of the polished sections about collapsed (a) and uncollapsed (b)
將拋光E試樣用一定配比的HCl+FeCl3水溶液進行腐蝕,觀察到樣品基體組織為奧氏體,但已發生了嚴重的晶間腐蝕,其奧氏體晶粒度級別為1.5級,說明該部位已嚴重過熱,如圖5所示。區域內未發現拉長的晶粒,說明最終斷裂發生在停爐的溫度狀態。在拋光態的表面及次表面能看到晶間腐蝕,這可能與晶界析出的碳化物有關。
圖5 試樣E的腐蝕態光學顯微鏡照片Fig.5 Image of the etched sections of the failed tube of E area
用直讀光譜測定試樣的化學成分,并與GB/T 20878-2007《不銹鋼及耐熱鋼牌號及化學成分》進行對比,發現其化學成分與0Cr25Ni20不銹鋼的化學成分相似,且符合標準值。由表2可知,送檢試樣的化學成分基本滿足國標規定值。
(1)0Cr25Ni20奧氏體不銹鋼制熱風爐出口管膨脹接頭的過早失效,主要原因是過量蠕變應變導致晶界三叉點開裂擴展的結果。外貌不相同的塌陷區和非塌陷區,在顯微特征上僅顯示嚴重程度不同的晶界三叉點開裂,卻使材料行為發生了由延性向脆性的轉變。
(2)工作溫度是影響出口管蠕變失效的重要因素。在超過0Cr25Ni20鋼許可的高溫(<980 ℃)下使用時,會造成晶粒粗化、過度氧化和熱腐蝕,這些現象加速了管壁氧化、脫落并最終減薄管壁。管壁減薄到支撐厚度不足時,已脆化的材料在很小的管內熱風壓力作用下會引起剩余管壁過載,結果在蠕變損傷較輕的區域發生連續的塑性變形而塌陷,而在晶間腐蝕嚴重的蠕變損傷區發生脆性開裂。
(3)0Cr25Ni20不銹鋼不適合在1100 ℃高溫條件下使用,因為其C含量高于固溶度,過剩的C與Cr結合會沿晶界析出Cr23C6型碳化物,造成晶界貧Cr,加速晶界氧化腐蝕,使晶粒分離,從而在無蠕變的條件下也會產生脆性開裂。在晶界高溫氧化的同時,出口管自由表面也被氧化,使金屬損失,也會造成管壁減薄。
(4)為滿足在1100 ℃溫度條件下安全使用,必須選擇抗蠕變又抗高溫氧化、腐蝕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