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波
臨近年末,證券法修改迎來了好消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委員長會議決定,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12月23日至28日舉行,委員長會議建議審議多項法律修訂草案,其中,證券法修訂草案位列其中。
國內證券市場成立近30年來,獲得了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一個不變的國情,就是中小投資者占比高,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力量需要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法律制度需要完善。從證券法三審稿修改情況看,增加了證券糾紛調解的規定,這是從法律層面做出對投資者保護的有效舉措。
中小投資者所面臨的投資處境顯而易見,資金少、信息少、投資經驗不足、抗風險能力弱,尤其是開戶分散,一旦發生證券市場內幕交易、欺詐上市、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就會因為搜集證據難、維權成本高等因素不能得到有效保護。此次證券法修訂中,有望通過完善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對于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行為,國家設立的投資者保護機構持有該公司股份的,可以為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持股比例和持股期限不受公司法規定的限制。
這意味著有了專門保護中小投資者的維權機構,通過行使專業的訴訟,代表所有中小股東參與案件訴訟,一旦勝訴,所有中小股東均可以按照專門保護中小投資者維權的機構,獲得相應的賠償。這種案例法維權模式,將有利于降低中小投資者維權成本,調動中小投資者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當然,在推動完善股東代表訴訟制度方面,還需要與《公司法》《刑法》等聯動修法,緊緊圍繞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做出具體的修法安排。
其實,證券法強化對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也是對發行人信息披露質量的一種監督和約束,更是對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是否能夠做到勤勉盡責的一種考驗。同時,也能夠讓市場有一個良好的交易環境和運行生態。
一直以來,中小投資者由于資金少、信息少等原因,處于市場投資活動中的“弱勢地位”,而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關鍵少數”,具備參與上市公司經營決策的權力,往往形成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和矛盾。通過保護中小投資者,也是對大股東,尤其是董監高等“關鍵少數”權力制衡,將有利于規范上市公司董監高的任性減持套利等行為,有利于增強中小投資者的持股信心,通過堅持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來分享上市公司利潤增長帶來的投資收益,從而摒棄炒小、炒差、炒短和炒新的不良投機習慣。
可以說,證券法修改是證券市場的一件大事,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到民生福祉。將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作為修改證券法的重點章節和內容,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證券市場的高度重視。可以預見的是,本次證券法修訂也會從根本上改變證券市場違法違規主體處罰過輕的情形,尤其是要通過提高處罰下限,加大刑事處罰力度,不斷增強對擾亂證券市場交易秩序,侵害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內幕交易、欺詐上市、虛假信息披露、操縱市場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強有力的法律震懾,從而將證券法修改成能夠真正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有“牙齒”的法律,推動證券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并為證券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礎,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