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媛媛

【摘 要】目的:對左氧氟沙星治療耐藥肺結核的療效進行探究。方法:隨機選取本延安市第二人民醫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診的耐藥肺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共66例,按照電腦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均33例,對照組予以抗肺結核藥方案,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比較兩組安全性及治療后不同時間點(6個月、12個月)好轉率。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點(6個月、12個月)好轉率均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兩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耐藥肺結核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療,近遠期療效確切,且安全可靠,具有優選價值。
【關鍵詞】
耐藥肺結核;左氧氟沙星;效果
隨著肺結核患病率的增高,耐藥肺結核發病率也隨之增高,據統計,我國肺結核總耐藥率為27.8%,而耐藥肺結核占比可達10.7%,已成為影響我國公民機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1-2]。因此,加強耐藥肺結核患者治療分析,對其臨床轉歸及預后恢復尤為重要。本次研究對本院接受常規抗結核方案治療的耐藥肺結核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療,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66例耐藥肺結核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隨機選自延安市第二人民醫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符合納入標準(神志清楚、原方案治療時間≥6個月、經藥敏試驗確定為2種/2種以上抗結核藥物耐藥、經X線檢查雙側肺部出現不同程度浸潤/空洞病變、知曉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等)及排除標準(心理疾患、肝腎功能不全、過敏體質、妊娠及哺乳女性等)。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3例,男20/女13,年齡18~67歲,平均(42.5±8.2)歲。研究組33例,男18/女15,年齡20~69,平均(43.7±9.1)歲。對兩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為期3個月的常規抗結核方案,即利福平(江西濟民可信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696,規格0.15g/粒)+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2019,規格0.1g/片)+乙胺丁醇(山東力諾科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2319,規格0.25g/片)+吡嗪酰胺(江蘇永大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490,規格0.25g/片)+阿米卡星(福建三愛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5020161,規格0.2/支),用法為利福平口服,0.45g/次,1次/d;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口服,0.8g/次,1次/d;乙胺丁醇口服,0.75g/片,1次/d;吡嗪酰胺口服,0.5g/次,3次/d;阿米卡星注射液0.4g+0.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1次/d。再予以為期9個月的乙胺丁醇+利福平+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治療方案。
研究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服左氧氟沙星(常州蘭陵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334,規格0.2g/粒),0.4g/次,1次/d,連服12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用藥期間不良反應(肝功能損害、惡心嘔吐、一過性轉氨酶增高等),以及治療后不同時間點(6個月、12個月)臨床療效。
療效標準[3]:1)治愈為痰菌轉陰、病灶吸收、空洞閉合;2)好轉為痰菌轉陰,病灶及空洞縮小;3)無效為病情無任何改變。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1.4 統計學處理
以統計學軟件SPSS 21.0為工具,計量資料表示為(±s),以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n(%)],以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6個月后好轉率對比
研究組治療6個月后好轉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12個月后好轉率對比
研究組治療12個月后好轉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安全性
用藥期間,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12%(4/33),包括3例惡心嘔吐、1例肝功能損害。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15%(5/33),包括3例惡心嘔吐、1例肝功能損害、1例一過性轉氨酶增高。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χ2=0.129,P>0.05)。
3 討論
耐藥肺結核的發生和多種因素有關,包括經濟條件差、治療不當、化療藥物濫用等,往往表現出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甚至咯血、呼吸困難等,加上本病具有“三高一低”、傳播速度快、控制難度大等特點,直接危及生命安全,以及影響社會經濟及家庭發展。X線檢查,是用于診斷耐藥肺結核的常用影像學方法,根據檢查結果,了解到耐藥肺結核以空洞型最常見,可見病灶呈纖維增生,且分布廣泛,直接影響局部血液循環,不利于藥物的充分吸收利用。
利福平、異煙肼均為治療結核病的常用化療藥物,但兩者易增加耐藥性,即便在此方案中輔以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但治療效果仍受耐藥性影響。為此,加入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其是一種對氨基水楊酸、異煙肼的化學合成物,吸收迅速,且起效快、作用時間長,可有效保護肝臟功能,進而受到廣泛運用。
隨著臨床學者對耐藥肺結核特點及機理的深入分析,認為在常規抗肺結核治療方案中加入左氧氟沙星,能夠進一步優化治療效果。左氧氟沙星,是一種廣譜抗菌藥物,屬于喹諾酮類藥物的一種,原理如下:直接作用于結核分歧桿菌脫氧核糖核酸回旋酶,并結合DNA回旋酶的A亞單位,抑制DNA復制、干擾核糖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達到殺滅細菌的目的;DNA復制末期,促進新合成鏈、DNA母鏈纏繞至打結,進而抑制DNA復制,發揮良好的抗菌效果。陸成煒等[3]人已證實,左氧氟沙星聯合多種抗結核藥,可產生良好協同作用。本組結果得出,研究組治療后6個月及12個月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且兩組不良反應無差異,說明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具有增強抗結核治療效果及保障患者治療安全等功效。
綜上,左氧氟沙星在耐藥肺結核治療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作為治療耐藥肺結核病的理想藥物。
參考文獻
[1] 陶滿意,楊淇,張雷,等.老年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療效及轉歸分析[J].安徽醫藥,2017,21(12):2185-2188.
[2] 陳宇.左氧氟沙星治療肺結核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04):44-46.
[3] 陸成煒,馮智娟.左氧氟沙星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效果和不良反應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0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