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芝


【摘 要】目的:探究飲食及營養指導預防孕期并發癥及巨大兒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來本院接受常規產檢的64例孕婦作為調查研究資料,通過數字隨機分組方式,以32例為一個小組,將孕婦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孕婦單接受各項常規產檢,觀察組產婦在此基礎上,給予特殊的飲食及營養指導。結果:觀察組孕婦孕晚期體質量增長速度(0.36±0.09)kg/周、孕婦分娩時體質量(25.3±2.2)kg/m2及不良妊娠情況(剖宮產率、難產率、產出血率、巨大兒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孕婦。結論:在孕婦產檢期間給予科學的飲食及營養指導,可預防孕期并發癥問題發生,降低巨大兒率。
【關鍵詞】飲食及營養指導;預防孕期并發癥;巨大兒;臨床效果
文章編號:WHR2019031073
合理的飲食結構和足夠的營養攝入,是產婦分娩儲備前提條件,同時也是胎兒健康生長發育的基礎,以往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產婦容易出現營養攝入不足的問題,而隨著近些年物質水平的不斷改善,孕婦營養過剩癥狀越發顯著,這不僅增加了高血壓、糖尿病等孕期并發癥的可能,還會增加分娩巨大兒的風險,故此做到孕婦孕期的飲食和營養指導十分必要,為此本院專門針對于此展開了相關臨床資料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32例,產婦年齡為24~36歲,平均年齡為(28±1.2)歲,孕周11~29周,平均孕周(16.9±1.4)周;對照組32例,產婦年齡為25~38歲,平均年齡在(30±1.5)歲,孕周11~28周,平均孕周(16.7±2.5)周。
1.2 方法
對照組:32例對照組孕婦單接受常規產檢,主要檢查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血、尿妊娠檢查,從而判斷孕婦是否正常妊娠;2)疾病化驗檢查,檢查孕婦是否存在特殊疾病,避免疾病傳染或危害胎兒健康;3)血型、甲胎蛋白、乙肝表面抗原、Rh因子及肝功能檢查,從而全面的孕婦的健康情況,以確保胎兒健康成長;4)血、尿常規檢查,整個懷孕期間至少要進行3次血紅蛋白常規檢查,而尿常規檢查則需要每次孕檢時都做1次;5)血糖篩查試驗,確保孕婦糖代謝正常。在孕檢的過程中,若是發現孕婦存在異常,應立即采取手段展開治療糾正,同時向產婦介紹講解相關孕期知識,告知其合理飲食搭配的重要性。
觀察組:32例觀察組產婦在常規產檢基礎上,給予特殊的飲食及營養指導,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1)營養狀況評估,為孕婦建立孕期膳食營養檔案,同時本院專業的營養師會結合產婦的孕周情況、營養狀況和胎兒宮內生長情況,通過專軟件對孕婦的營養情況進行分析,為孕婦制定個性化的營養干預計劃和階段性營養食譜,并為產婦發放個人24h膳食攝入記錄表,及時對產婦的膳食營養攝入情況跟蹤記錄。2)營養食譜制定,參考《營養食品學》相關內容,遵照孕期總營養攝入量超出非孕期837.36KJ的原則,確保各項營養攝入比例為脂肪控制在20%~25%,蛋白質在55%~65%,碳水化合物在55%~65%,同時每日要攝入25~30g的膳食纖維,并且在孕期要注重維生素B6和微量元素的攝入,包括鈣、鐵、鉀等[1]。3)營養指導,本院選派了專業的營養師對孕婦進行一對一的營養食譜講解,包括食物種類的選擇、食物的烹飪方法及食物的數量控制等,從而通過耐心的指導講解,提高孕婦孕產期間膳食配合依從性。4)方案調整,結合孕婦填寫的每日膳食營養記錄表,及每周稱重記錄情況,在產婦的每月例行產檢期間,幫助產婦進行針對性的飲食營養方案調整,從而確保孕婦接受更適合自身的營養攝入。
1.3 臨床觀察指標
本次臨床研究中主要觀察指標為:孕晚期體質量增長速度、孕婦分娩時體質量及母嬰妊娠情況(剖宮產、難產、產出血、巨大兒)。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孕晚期、分娩時體質量比較
兩組孕婦在孕晚期、分娩時體質量數據比較見表1。孕晚期體質量增長速度對照組快于觀察組,分娩時體質量對照組高于觀察組。
2.2 孕婦母嬰妊娠情況比較
兩組孕婦母嬰妊娠情況比較見表2。觀察組的情況好于對照組。
3 討論
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及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營養補充越發重視,但對于特殊人群的營養供給,如孕婦、老人、小孩,必須要嚴格的遵照《營養食品學》標準,但是很顯然很多孕婦和家屬對孕期營養知識了解甚微,盲目的進行營養補充,致使近些年孕婦孕期營養過剩問題越發突出,并導致孕婦出現孕期并發癥,如孕期高血壓、孕期高血糖,增加孕婦孕產期風險[2]。此外不合理的飲食攝入,還會增加巨大兒的出現幾率,巨大兒主要是指出生體質量大于4000g的胎兒,臨床醫學調查顯示,孕婦孕期體質量每增加15kg,分娩巨大兒的概率就會顯著增加,對于產婦而言,巨大兒分娩是十分危險的,如正常的胎兒都是從母體的骨盆娩出,但是由于巨大兒的胎兒且硬,因此胎兒的抬頭多在骨盆口處“擱淺”容易出現并肩難產的問題,若是處理不當,有一尸兩命的可能,如有數據調查顯示,我國因巨大兒產婦死亡的發生幾率為0.488%,同時多數分娩下的巨大兒,也多有低血糖癥、高膽紅素血癥等疾病,因此能夠對孕期產婦進行合理的飲食指導和干預十分必要。
遵照《營養食品學》標準合理的調配孕期營養素攝取,以能量攝入與消耗保持平衡為原則,其中蛋白質、水和碳化合物是人體提供熱能的主要來源,其中蛋白質是生命的源泉,是肌肉、血液的基本構成物質,孕婦應該適量的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尤其是妊娠4個月后,蛋白質的攝入量應該達到80g。此外,脂肪是人類熱能量的主要來源,1g脂肪就可以釋放9kcal的熱量,一般情況下,孕婦每日所需的脂肪應該為60g左右,而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同時也是最光譜的化學結構,懷孕期間,可通過米、面等食物獲取碳水化合物。本院就是以此為原則,為孕婦制定了相關飲食指導計劃[3]。本次臨床調查研究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并抽選了64例來本院進行孕期產檢的產婦作為調查研究資料,所有的參選孕婦,無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嚴重心臟、肝臟疾病,在為孕婦制定飲食指導計劃前,全面地評估孕婦的綜合指標信息,包括日常飲食習慣、平時攝入食材、現下體質量指標、孕婦孕周、胎兒宮內生長情況等,從而為孕婦制定個性化、人性化的孕期營養管理方案,同時通過一對一的營養指導,讓產婦了解合理飲食攝入的重要性,防止攝入過量營養的問題發生。通過上述調查數據可以發現,在孕晚期階段,觀察組孕婦體質量增長速度相對較慢為(0.36±0.09)kg/周,同時孕婦分娩時體質量也相對較低一些為(25.3±2.2)kg/m2,此外在剖宮產、難產例數、產出血及巨大兒方面,進行飲食及營養指導的孕婦,整體的妊娠結局情況也明顯優于對照組產婦,這樣的調查結果表示,在孕婦產檢期間,對其進行飲食及營養指導,是有助于產婦營養攝入均衡的,可為產婦良好的妊娠結局提供保障,為母嬰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而針對于本次臨床資料調查研究,筆者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首先,合理的營養攝入是優生優育的前提,與普通人相比,孕婦需要攝入的熱能更多,這樣才能滿足孕婦自身和胎兒的消耗,但早期階段無需增加過多的營養供給,只需結合常規的產檢,確保胎兒不會出現發育不良、先天缺陷即可。而到了中晚期,則應該適當的增加營養供給,如應該確保鈣的攝入量達到1000~1200mg,鋅的攝入量也應該增加5mg,碘的供應量也應該達到200μg,并且應該通過動物性食物、純熱量食物的補充,為孕婦增加能量。其次,在孕婦產檢的過程中,要格外注重孕期糖尿病篩查,巨大兒與孕婦的血糖情況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在早期孕檢、孕期24~28周、孕期30~32周,孕期36~37周,都應該各對孕婦進行一次糖尿病篩查,若是發現孕婦有孕期糖尿病癥狀,一定要對其重點管理,可通過杜絕甜點攝入,減少淀粉糖、油脂的總體攝入量,從而更好地幫助孕婦穩定血糖,確保孕婦的每周體質量增長量控制在500g左右[4]。最后,在對孕婦進行飲食管理的同時,還應該要求孕婦合理配合運動鍛煉,建議在孕期20周時,由專業護師帶領產婦進行瑜伽操、瑜伽球、散步、健美操等訓練,以不覺勞累為度,運動時間控制在30min以內,此外若是孕婦以前有游泳的習慣,且孕期各項檢查無異,孕婦也可以進行適當的游泳活動,這樣有助于加快血液循環,更好地幫助孕婦控制體質量,預防孕期并發癥及巨大兒的發生。
綜上所述,合理的飲食攝入是優生優育的基礎條件,但伴隨著近些年物質條件的不斷改善,孕婦孕期營養水平顯著提升,甚至出現了營養過剩的問題,而這不僅增加孕期并發癥風險,還致使孕期巨大兒出現率逐年攀升,而本次臨床調查研究證實,在孕婦孕期產檢的過程中,對其進行飲食及營養指導,可更好地控制孕婦體質量,從而有效地預防孕期并發癥及巨大兒幾率。
參考文獻
[1] 馬美婧.飲食及營養指導預防孕期并發癥及巨大兒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3):170-173.
[2] 楊麗香.孕前孕期體重與妊娠相關并發癥及妊娠結局關系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8,25(03):383-384.
[3] 陸含蕾.孕期營養管理對預防巨大兒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5):184-186.
[4] 扈菊英.孕期體重管理對控制足月新生兒體重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7,36(03):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