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摘 要】目的:探討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的不同心功能分級對妊娠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治療的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68例,按照心臟分級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34例每組,研究組為Ⅰ~Ⅱ級,對照組為Ⅲ~Ⅳ級,分析兩組的分娩結局,分娩孕周、孕婦死亡率以及新生兒結局。結果:研究組分娩結局,新生兒結局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孕婦死亡率與對照組無差異(P>0.05),新生兒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分娩孕周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結論: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與分娩結局和新生兒結局有密切的關系,級別越低心功能越好的患者分娩結局以及新生兒結局越好,早產越不容易發生,并發癥也較少,臨床應該對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加強護理,加強產檢的頻率,以保證母嬰的良好結局。
【關鍵詞】妊娠合并心臟病;心功能分級;分娩結局;新生兒結局;分娩孕周
文章編號:WHR2019021201
心臟病是屬于一種常見的循環系統疾病,也是妊娠期一種常見的嚴重并發癥,會使孕婦和新生兒出現死亡、早產等嚴重并發癥[1]。由于二胎的開放、高齡產婦的增多,導致妊娠期的并發癥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而由于心臟病導致死亡的發生率也在增長[2]。根據心臟病協會制定的心功能分級,將心功能分為4級,本研究主要探討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的不同心功能分級對妊娠分娩結局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治療的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68例,按照心臟分級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4例患者,研究組患者年齡28~43歲,平均年齡(33.67±4.18)歲,孕周25~39周,19例初產婦,15例經產婦,先天性心臟病5例,心律失常14例,風濕性心臟病12例,其它3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8~42歲,平均年齡(32.91±4.37)歲,孕周25~40周,16例初產婦,18例經產婦,先天性心臟病7例,心律失常13例,風濕性心臟病12例,其它2例;兩組的患者在年齡、心臟病類型和產次上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患者均已簽署知情書,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過心電圖、心臟彩超等診斷為妊娠合并心臟;排除標準:其它類型妊娠并發癥,特發性心律失常,其它器官嚴重功能障礙,患有嚴重精神性疾病[3]。
1.2 研究方法
研究組為Ⅰ~Ⅱ級,對照組為Ⅲ~Ⅳ級。根據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1928年提出的方案,將心臟病根據活動能力分為4級[4]。
Ⅰ級:病人患有心臟病但體力活動不受限制。平時一般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心絞痛等癥狀。
Ⅱ級(輕度心衰):體力活動輕度受限。休息時無自覺癥狀,一般的活動可出現上述癥狀,休息后很快緩解。
Ⅲ級(中度心衰):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無癥狀,輕于平時一般的活動即引起上述癥狀,休息較長時間后方可緩解。
Ⅳ級(重度心衰):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時亦有心衰的癥狀,體力活動后加重。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的分娩結局(剖宮產、流產、大出血、自然分娩、早產),分娩孕周、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率以及新生兒結局(新生兒死亡、早產兒,低質量新生兒、窒息、先天性心臟病、健康新生兒)[5]。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分娩孕周用(±s)表示,采用t檢驗,分娩結局、孕婦死亡率、新生兒結局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結果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分娩結局比較
研究組的剖宮產23.53%、流產0.00%、大出血0.00%、自然分娩58.82%、早產2.94%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結果顯示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新生兒結局比較
研究組早產兒2.94%,低體質量新生兒5.88%、窒息0.00%、先天性心臟病2.94%、健康新生兒88.24%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結果顯示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分娩孕周、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率比較
研究組分娩孕周為(38.26±2.11)周、孕婦死亡率為0.00%和新生兒死亡率為2.94%,均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結果顯示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妊娠期心臟病是較為嚴重的疾病,是導致孕婦和新生兒死亡的原因之一,嚴重危害孕婦以及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妊娠期的心臟病主要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以及心律失常等[6]。對妊娠期心臟病需要早預防、早治療。
本次研究中,心臟等級Ⅰ~Ⅱ級的患者(研究組)剖宮產23.53%、流產0.00%、大出血0.00%、早產2.94%、早產兒2.94%,低體質量新生兒5.88%、窒息0.00%、先天性心臟病2.94%、新生兒死亡率2.94%等不良分娩結局和新生兒結局明顯低于心臟等級Ⅲ~Ⅳ級,而健康新生兒88.24%和自然分娩58.82%高于Ⅲ~Ⅳ級。分娩孕周(38.26±2.11)周長于Ⅲ~Ⅳ級(P<0.05),孕婦死亡率0.00%與Ⅲ~Ⅳ級沒有差異(P>0.05)。說明心臟等級較低的患者癥狀較輕,Ⅰ~Ⅱ級的分娩孕周相對較長,對于Ⅲ~Ⅳ級的孕婦剖宮產的數量較多,主要是因為剖宮產可以減輕心臟的壓力,而4例自然分娩的孕婦中有1例孕婦因心臟驟停出現死亡,新生兒也因此死亡,因此建議Ⅲ~Ⅳ級的患者選擇剖宮產進行生產。心臟等級較低對分娩和新生兒的結局影響較小,也沒有出現孕婦的死亡,新生兒的死亡率也較低僅有1例是因為體質量極低,導致出現并發癥引起的死亡,也間接表明了需要對患者進行產檢,并且需要對孕婦和新生兒進行優質的護理,密切關注孕婦的情況,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
綜上所述,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級與分娩結局和新生兒結局有密切的關系,級別越低心功能越好的患者分娩結局以及新生兒結局越好,早產越不容易發生,并發癥也較少,臨床應該對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加強護理,加強產檢的頻率,以保證母嬰的良好結局。
參考文獻
[1] 王宏麗.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不同心功能狀態對母嬰結局的影響[J].醫藥與保健,2017,25(02):218-219.
[2] 潘莉君.影響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妊娠結局的相關因素[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7,15(01):49-51.
[3] 樊小利,張軍.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分娩方式選擇及母嬰結局[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7,23(02):105-107.
[4] 張世麗,高春江.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分娩方式選擇對不同心功能狀態母兒預后影響及護理體會[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8):2249-2251.
[5] 郭初敏.孕產婦妊娠合并心臟病不同心功能狀態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6):2997-2998.
[6] 楊御華.妊娠合并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心功能狀態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4,07(19):310-311.